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安徽人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安徽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不说自己是安徽人?
不说自己是安徽人,这是因为安徽是一个劳动力输出大省,安徽人在外地务工的人有很多,然后这些务工者素质参差,良莠不齐,难免会有一部分安徽人在外地影响恶劣,造成其他省份的人以面概全,感觉整个安徽人都不好,所以有些人就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安徽人了。
外省人如何看待安徽人?
我是安徽北方农村人,现在浙江打工,记得十几年前听他们说,不少经济发达的省份对我们安徽人有偏见。当时我的想法就是一定要为安徽在外地的思想观念里的印象能有所改观,虽然我只一个普通人,我能做的不多,但无论任何 我会做好我自己该做的事情。
但是通过在浙江十几年的亲身体验,无论你是哪里的人,只要你是工作负责,为人正派,别人能体会到的。
可喜的是 通过我们安徽人这么多年来的努力,我发觉浙江人对我们的观念在逐步的改变。
我是山东人,恕我孤陋寡闻,山东跟安徽是邻省,但山东人对安徽的印象挺模糊的。
最早的时候,是少年时代,在街头遇到一个修鞋的阿姨,不是山东口音,问起来,对方说是安徽人,当时感觉安徽可能也比较穷吧,安徽的阿姨都来山东打工了。
但这些年来,感觉周边安徽在山东打工的朋友,还真是不多。比如,在山东青岛,外省人主要是东北三省的,在山东济南,外省人有不少是河南的。唯独安徽离着山东这么近,却比较少见安徽人在山东。
长大后,经常坐火车南下,从山东出来就转到了安徽的地面,印象最深就是安徽蚌埠,应该是个火车枢纽站,但可惜的是经过蚌埠很多次,但从来没有兴趣,下火车去看看蚌埠是什么样。
不像路过江苏南京,总想下火车去看看南京的模样。
有人说,济南是没有存在感的省会,但实际上,在山东人心目中,济南怎么着都比安徽的合肥能强一些吧。
不过,说实话,山东人外出旅游的话,看山水去苏杭,看古迹去南京,如果说去合肥,得想一想,到合肥能去玩什么。比如,到济南来,我们还可以推荐去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呢。
我就是外省人,而且是远离安徽的西北不毛之地之羌氐族人,但对安徽还是想说几句。
欲说安徽的人,先说安徽的地儿,安徽这个地方,在中国历史上,那是超越不过去的地方,安徽地处中原,正是各种势力缓冲之地,所以,与其他省份不同,单独由皖形成的势力几乎没有。
<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朱元璋
历史上的安徽,东边为吴越所有,南面为楚所属,北边齐赵分居,西面韩魏蚕食!正因为如此,安徽人的地域思想,比其他各省要淡一些。
也正因为如此,好多历史***发生在安徽,宿州的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灵璧的垓下之战,皖南地区的皖南事变,安徽北部的淮海战役等,历史上都会留下一笔!
不过,安徽的物产极其丰富,尤其是在书法界,更是依赖安徽,有宣纸、宣笔,有徽墨、徽砚,我真不知道,如果没有安徽,中国的文人、雅士、书家、墨客将怎么活!
安徽盛产高档茶叶,皖东南黄山毛峰、太平猴魁,肥西六安瓜片,更是***名士桌头几尾的必备之物。品茶论道,吟诗书画,何等惬意!
安徽人聪明,能吃苦。其实,安徽人性格和地理位置一样分为三种。
皖南人,继承了古徽商的特点,精明!同时又知书达礼。生意场上,皖南人是好手。这和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
皖南山多人少,物产丰富。特别是茶叶,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茶叶。除了黄山毛峰,有太平猴魁,桐城小花,岳西翠兰,天柱剑豪,祁门红茶……在本地人口少,消费量低的情况下只能外销。这练就了皖南人的精明。以茶叶为支柱的徽州商人曾经富甲一方。皖南很多古村落极具中国特色。
皖南人经商有道,曾经有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的辉煌。
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可见徽州人对孩子的教育是多么狠心。
皖南人给人传统的印象就是精明能干的商人形象。经商同时不忘教育,仅仅休宁一县就出过19个状元!
红顶商人胡雪岩。党的创始人之一陈独秀。胡适,陶行知都是皖南人。
桐城派在中国古文化地位显赫。是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
古徽州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安徽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安徽人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