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港式甜品衰亡史
「毁灭你,与你何干」,才是商业世界的残酷现实。
最近,许留山关掉了他在深圳的最后一家门店,彻底退出了深圳市场。
这个新闻已经不算新鲜了,因为早在两年前,许留山在大本营香港就已经被勒令清盘,在上海市场的门店也已经全部关闭。
如今全国范围内,只剩下了不到10家许留山还在营业,也都是些加盟店。
不出意外,这些店也会陆陆续续走向终点。
如果你和我年龄差不多,可能会记得,这个品牌曾经在我们学生时代有过不小的存在感。
我高中的时候住校,每周才能回一次家。所以每到周五下午,班上女生总是讨论晚上要一起去哪里吃好吃的,或者去哪里转转。
而当时刚开到市区的许留山,就是她们经常讨论的目的地。芒果西米捞之类的单品,在那时人气完全不输现在的生椰拿铁或者手打柠檬茶之类的。
那么,为什么当年的顶流,落到了这样一个境地呢?
先说观点,在我看来,港式糖水这个品类,正在全面被奶茶吞噬,成为奶茶这个大赛道的一部分。
而这恰好也符合食品领域的一个状况,也就是随着行业越来越卷,旧品类最终会成为新品类的素材。
01
上世纪60年代,许留山出现在香港元朗街头,创始人许慈玉推着手推车,叫卖各种古方龟苓膏和凉茶。后来又开设了店铺,依然是卖凉茶。如果按照这个路线发展,许留山本来应该成为类似王老吉一样的存在。
改变发生在80年代。
许留山开始推出包括椰汁、糖不甩之类的各类甜品小吃,转型成糖水铺子。1992年,许留山推出了爆款「芒果西米捞」,引爆香港市场。
从此,芒果甜品成为许留山这个品牌最重要的标签。
许留山是在2004年进入内地市场的,当时内地的甜饮品市场,还是冲泡奶茶的天下,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品质。主打鲜果的许留山来到这一片荒蛮的市场,也算是早年的降维打击了。
许留山的糖水,在当时算是挺贵的。在那个一杯奶茶五六块,撑死不超过十块钱的时代,许留山靠着新鲜水果原料,轻轻松松把价格抬到十多块钱。
毕竟人家原料的确是新鲜水果,不像现在鲜果遍地走,现制不如狗。吃许留山还是蛮新潮的事情。
另外一个原因是,当年香港流行文化在内地还是很有市场的。
我上小学的时候,电视里放的是《谈判专家》和《刑事侦缉档案》,Twins和陈奕迅也是正在崭露头角。而许留山和港式的糖水,在香港流行文化里,其实也蛮有存在感的。
这些因素一叠加,许留山就火了。
而且当时火起来的甜品品牌也不止许留山,人气很高的还有同为港式糖水品牌的满记甜品,还有主打台式风味的鲜芋仙。像什么烧仙草、榴莲班戟、双皮奶之类的甜品,在我的学生时代,的确给我留下了不少甜蜜的回忆。
02
那么,转折点是什么时候呢?
在之前,我提到,2015年开始,茶饮市场有一波新品牌集中爆发,喜茶、奈雪、茶颜悦色和乐乐茶都在这个阶段崛起了。
而新茶饮的崛起,取代的并不是类似蜜雪冰城这类奶茶2.0时代的老玩家,而是糖水甜品店。
想想看,新茶饮早期的特色和这些糖水甜品店是非常类似的,用料比传统的奶茶甜品更好一些,一般会用真奶、真茶和新鲜水果,搭配出非常多的SKU。
另外,很多人也提到过,新茶饮品牌其实把很多糖水里常用的配料都纳入了菜单中,例如西米、仙草、冰淇淋等等,都成为了新茶饮的常规配料。
这么一来,对糖水店就产生了直接的挤压作用。
而在商业模式上,糖水比起奶茶,要落后一大截。
比如糖水一般是在一个店里,坐下来捧着小勺慢慢享用的。但同样的原料,做成奶茶就是可以外带,可以边走边喝,可以用外卖来配送的,场景上就丰富了很多,也更符合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另外,由于配料多样,新茶饮往往会以很高频率更新菜单,推出新品。相比守着杨枝甘露和榴莲班戟这几个王牌单品,万年不变的糖水品牌来说,新茶饮品牌上进心可强多了。
所以我们看到,自从新茶饮崛起,此前的糖水品牌就开始一蹶不振了。
但我们能说糖水这个品类就不行了吗?当然不是。
在我看来,这种变化更像是秽土转生,糖水这种传统甜品,其实是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变成奶茶中的配料,继续被消费者所选择。
甚至可以说,奶茶越做越浓,小料越放越多,其实是奶茶这个品类也在向糖水回归,呈现出一种融合的倾向。
这就是食品餐饮领域正在发生的现实,随着行业越来越卷,创新越来越多,旧品类最终会成为新品类的素材。
例如我们小时候喜爱的奶油蛋糕,正在被新中式烘焙所吸纳,和传统糕点结合成为全新的网红品类。
还有传统的卤味,正在被改造成卤味火锅。
当创新卷到极致,必然要从过去的品类里寻找灵感。
03
但必须承认,糖水作为甜品也许还活着,但作为一种商业模式或者一个赛道,已经被彻底淘汰了。
而淘汰它的,既不是食品安全问题,也不是消费者口味变化了,而是看似毫无关联的奶茶行业开始崛起。
这就是商业领域最残酷的地方。你以为能打败马车的是更快的马车,但最后是因为汽车的崛起,才将畜力快速踢出了市场。你以为外国时尚大牌是被本土品牌挤出了市场,但仔细研究发现,消费者买的越来越多的其实是拼多多上价格低廉的白牌服装。
而那些新赛道的玩家,甚至无法意识到自己在无意中,淘汰掉了某些行业。
「毁灭你,与你何干」,才是商业世界的残酷现实。
关注IC实验室***号
B站:IC实验室
微博:IC实验室
公众号:IC实验室
全网同名,欢迎来撩?
商业世界的有趣就在这里。
关注大众消费,互联网商业和流行文化,分享拙见与观察。
中国甜品的历史文化
中国甜品有糖果糕饼和甜羹等。
中国见于记载的甜食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这一时期,伴随着铁质农具和牛耕方式的推广,生产力水平进一步发展,更多人有条件实现最基础的饱腹需求,有精力开发更多的炊具、调料和烹饪方式,甜食在这样的基础上获得了发展。
中国的甜食不但历史悠久,且种类繁多。宋代以前,甜食在地域上形成了“北人嗜甘”的格局,其后逐渐演变成甜度“东高西低”。到了清代,北京、山东、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地都有过比较突出的食甜表现。
近代中国实际上形成了三个层次的甜食区域,分别是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重度甜食区、北方中度甜食区、长江中上游轻度甜食区,大致呈现出甜度“东高西低”或“东甜北咸”的分布趋势。
从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影响因素来看,食甜分布格局的形成和变化与糖类作物种类分布、区域气候湿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关系。而近两千年来的食甜格局转变,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东移南迁有相当大的关系,食甜重心往往与经济文化重心相重合。
扩展资料
法国巴黎传统甜点文化
巴黎这座城市已经三百年没有变过了。在这座城市中,除了可以欣赏历史悠久的博物馆建筑,还可以品尝流传百年的好手艺,这些街头巷角的甜品店是属于***真正浪漫的味道。
玛德琳可能是所有甜点中文艺范最浓的,大文豪普鲁斯林曾在《追忆似水年华》中用最为美妙的语言赞美这款蛋糕。据说他得名于女厨师玛德琳娜,其色泽金黄,贝壳状,是法国甜点中的代表之一。玛德琳甜度偏高,一定要搭配清淡的红茶才能体现其独特魅力。
马卡龙其最初配方可以追述到意大利复兴时期。最初的马卡龙只是普通的杏仁蛋白饼。直到后来巴黎甜点师Lauduree出现,将奶油馅和果酱加入蛋白饼中,从此,色彩缤纷的马卡龙便一举成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甜品
港式甜品品牌有哪些
摘要:港式甜品从来稳占香港人最爱甜品榜的榜首,老字号甜品店经过数十个年头依然迄立不倒,即使是主打创新口味的甜品店,也要加入简单又传统的港式甜品吸引客人,可知其地位超然【港式甜品】港式甜品品牌有哪些香港十大甜品店
港式甜品从来稳占香港人最爱甜品榜的榜首,老字号甜品店经过数十个年头依然迄立不倒,即使是主打创新口味的甜品店,也要加入简单又传统的港式甜品吸引客人,可知其地位超然
***都喜欢的--源记
在香港土生土长的老字号源记,你可能会发现***、李泽楷、徐小凤、关之琳等名人坐在你旁边,因为他们都是源记的忠实拥趸。源记的年纪比我们任何一个人还有大,它创立于1885年,在中环区数度搬铺,后来搬到西环正街的现址。
桑寄生蛋茶是这里的招牌甜品,只用旧的桑寄生,越陈越香,煲出来甘而不涩,蛋茶内的莲子先去皮去芯,再煮至软黏,入口松化无比。这道甜品不但味道佳,当中的桑寄生更有补血功效。
地址:西环正街32号(尖沙咀加连威老道也又一家「源记」茶餐厅,注意区分)
大名鼎鼎的--大良八记
要认识香港的甜品,大良八记必定榜上有名。此店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的广州,创办人均叔当时已在广州拥有两家甜品店,由于他是顺德大良人,家中排行第八,因此取名为大良八记。
后来在上世纪50年代结束营业,来到香港辗转做过几份工作,终于在80年代找到好搭档,决定重操故业,大良八记的招牌才得以重见天日。现在它已变成香港的老字号,鲜黄及鲜红色的招牌十分抢眼,店内环境干_明亮,除了本地人之外,也深受内地及日本游客欢迎。
地址:旺角通菜街109号
地茂馆
甜品店开业25年来一直保持水平。热腾腾的瓷盅放到桌上,店员才撕开封盖的薄纸,打开盖即传来扑鼻馥郁的杏仁香,入口是幼滑如丝的质感,粉糯的莲子则是香甜的点缀。这道甜品分量不少,吃罢一盅已觉半饱,有心想试的话,吃晚饭时最好留肚。
朋友最喜欢这里的芝麻糊,说它的味道最为浓烈,原来师傅炮制芝麻糊时只用了七分黑芝麻,其余三分是白芝麻,因为白芝麻油分较多,炒过后香味散发出来,别具滋味。提醒你,每到***日前夕,九龙城的著名食肆便会大排长龙,地茂馆甜品店也如是,最好有心理准备。
地址:九龙城福佬材道47号
石磨坊
光看名字,已可猜到这店以什么甜品作招徕,就是生磨的糊类甜品,不过让你猜不透的,是这里的甜品绝不会固步自封,永远有新点子满足客人寻求新奇的口腹之欲。最成功的点子,就是此店独创,模仿咸食卖相及做法的芒果捞河。
所指的“河”,并非香港人平常吃的那些要放汤的河粉,而是自创以椰汁、澄面、牛奶及糖制成的条状奶冻,由于凝固后切为条状,加上奶白色跟河粉有几分相似,便借用河粉之名,质感却比真正的河粉滑嫩数十倍。
至于香港人所说的“捞”,即是放酱汁拌匀吃的方法,这甜品以芒果糖浆汁拌吃,是以命名为“捞河”。甜品之中还有多粒鲜甜的吕宋芒果肉,面层洒上原粒白芝麻,味道及口感均是层层递进,难怪日本杂志也争相报道。
地址:旺角豉油街66号
汤丸皇
汤丸皇在30多年前曾于土瓜湾开店,由车仔档起家,汤丸卖到街知巷闻,周润发都是经常光顾的熟客仔。
这里的汤丸诚意满泻,坊间大量甜品店只选用现成货,但此店一直坚持人手包制。为求保持新鲜,汤丸是每天晚上才开始包,一包便是数千粒,于翌日售卖,绝不会摆放多于两天。馅料也是诚意之作,老板娘承传妈妈的方法,原粒芝麻洗_后先用慢火炒45分钟,再磨至幼细,秘诀所在是加入少量花生碎,令馅料增添沙糯的质感,所以这汤丸有一个特别的名字,不叫芝麻,而叫作麻蓉,全港独家。
舀起一颗圆润光滑的麻蓉汤丸放入口,像流沙一般的芝麻花生馅,果然引起了味蕾的共鸣,试过之后叫人念念不忘。衬托汤丸的姜糖水也不容忽视,姜味辣劲十足,非常足料,不少客人甚至要求只要一碗姜糖水,外卖回家慢慢品味。
地址:佐敦庇利金街45号
发记
发记最初走的路线跟满记相似,卖多款榴莲甜品,后来选用靓料制作杨枝甘露,推出即成为客人热捧的甜品,从此声名大噪。
芒果不用成本较低的吕宋芒,而是贵三成的菲律宾飞龙芒,呈橙***的果肉异常清甜,更有溏心的质感,部分用来榨成鲜果汁,部分则切成厚大的肉粒。柚子肉亦见严谨,味带苦涩的沙田柚从不考虑用在甜品之中,只选用泰国甘柚,每颗柚肉都是肥美多汁。
就连椰汁也不马虎,当每家店都用罐装椰汁时,发记却毫不吝啬,购入包装的新鲜椰汁。如此严选靓料,令杨枝甘露成为镇店之宝。
地址:旺角豉油街27号/尖沙咀加拿芬道25-31号地下B号铺/铜锣湾谢裴道532号/荃湾青山公路深井村92-93号/铜锣湾谢裴道482号/厚和街28号E号铺
小甜谷
大坑是铜锣湾的后花园,位置隐蔽,却引来大量小店进驻,成为潮人潮店的集中地。今年中在此开店的小甜谷,老板不只是潮人,还是明星,就是谷祖琳及谷德昭。借著名人效应,明星开的餐厅通常会引起一阵热潮,然而后继无力的多,主因当然是食物质素差。起初以为小甜谷都是这样的一家店,开业不久,每晚爆场,放下所有成见,真心去品尝它的甜品时,才发现人潮除了来自明星效应,还因为此店实力非凡。
餐牌上有数十款甜品,除了一系列用北海道牛奶制作的创新甜品外,全是港式传统口味,像蛋白杏仁茶、红豆沙及豆腐花等,虽然是传统款式,但谷祖琳不失潮人本色,在甜品之中加入日本材料,不落俗套。像一碗日本红豆豆腐花,在滑嫩的豆腐花上加入以糖水煮过的日本红豆,Size较大粒之余,质感粉糯,非本地红豆能媲美。
地址:大坑书馆街10-11B
许留山
50多年前,许留山只是一家不起眼的凉茶店,卖龟苓膏、火麻仁、酸梅汤等,至1992年首次供应芒果西米露,竟大受欢迎,其后十数年间,陆续推出以芒果作主打的甜品及冰冻饮品,经典作包括芒果西米捞、芒果椰奶西、芒果粒粒爽等,成为芒果甜品潮的佼佼者,现已有30多家分店。
坤记
大部分老式糕点均用到米浆作材料,令糕点入口烟韧软糯,因此制成品的好与坏,米浆是关键要素。坤记深明此道,即使坊间早有现成的黏米粉,它还是坚守自己磨制米浆,而且是每天新鲜磨制,米香独特,做出来的糕也富有弹性。像白糖糕,将自磨的米浆,混合已发酵的旧米浆制成,甜度适中,松化而不黏牙。
深水_福华街115-117号北河商场B1楼10号铺
满记
满记是最早推出榴莲甜品的一批店,而且是当中最成功的,连香港著名美食家蔡澜也是座上客。现在也打入内地市场,为大家而熟悉。
地址:(全港多家分店)
香港甜品合集
Hong Kong香港甜品合集
一、港式蛋挞
蛋挞外皮的酥脆和中间的滑腻是绝配蛋挞在港式点心里也是百搭单品,茶餐厅里面蛋挞通常是搭配茶食用。现在的蛋挞有了各种各样的口味,比如巧克力味、抹茶味,甚至燕窝等口味。
二、港式双皮奶
双皮奶通常只由蛋清、牛奶和糖制成虽然成分简单,但是制作麻烦,它形成了独特的双层“皮”,因此而得名这种柔软光滑的甜品口感如同布丁一般,也可以像布丁一样添加各种浇头。
三、港式烧仙草
港式烧仙草是一种略带苦味的果冻状甜品,通常被切成小方块。传统的港式下午茶里面,仙草会搭配糖浆食用也可以在冷藏后配以芒果、甜瓜等新鲜水果,或者加入到港式奶茶里饮用。
四、港式杨枝甘露
杨枝甘露是港式甜品的入门甜点,是很适合夏天的甜点。把芒果切成丁,加上椰奶、柚子片、西米、淡奶和牛奶一起做成,通常冷藏后食用,再加上一勺冰淇淋,是夏季解暑好搭档。
五、港式甜汤圆
传统的港式甜汤圆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甜馅,包括黑芝麻、花生、红豆沙或水果等,煮熟后也可以淋上甜糖浆。因为象征着团圆所以通常是在元宵节新年期间以及其他重要场合供应。
六、港式芒果班戟
班戟听起来有点奇怪,其实它就是煎饼的英语音译。班戟外皮光滑细腻,里面塞满了果肉和奶油馅。冷藏后,还有点“冰皮”的感觉。茶餐厅里常见的班戟有芒果班戟和榴莲班戟等。
七、港式甜豆花
港式甜豆腐花柔软嫩滑,它本身是无味的,需要搭配糖或糖浆,冷热均可食用,吃起来豆香浓郁,入口即化。传统的还可以添加红豆、黑芝麻酱等,现在也会添加各种不同的浇头。
八、港式芝麻糊
到甜品店里喝上热热的一口黏稠的芝麻糊绝对是冬季的热门甜品。如果你喜欢黑芝麻,那一定无法拒绝它。芝麻糊卡路里含量低,营养却很丰富,众所周知,芝麻糊对养发很有好处哦。
满记甜品与小满茶田官宣合并
满记甜品与小满茶田官宣合并
满记甜品与小满茶田官宣合并,有分析指出,满记甜品具备一定品牌规模与消费者基础,小满茶田则更加贴近当下年轻消费群体。双方能够相互借力,满记甜品与小满茶田官宣合并。
满记甜品与小满茶田官宣合并1 甜品巨头“满记甜品”宣布与“小满茶田”合并,新集团完成新一轮融资,由知名餐饮集团和新消费独角兽公司联合领投。与以往同类消费品牌之间的合并不同,满记甜品与小满茶田的合并是消费领域少见的“新老联姻”;也被外界视为彼此之间的补齐短板之举。
公开资料显示,“满记甜品”1995年创立于香港,主打甜品下午茶概念。2010年成立满记上海总部后,开启在内地的规模化扩张之路。交易的另一方——小满茶田是一家2019年成立的新茶饮品牌,以车厘子起家,主打高端鲜果制茶,成立至今小满茶田共计完成4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千万美元。
近年来,在新式茶饮的挤压之下,品牌日渐老化的老牌甜品日子并不好过。CNB Data《2020新式茶饮***》显示,2021年新式茶饮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100亿元。
与此同时,甜品茶饮化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从杯装烧仙草、西米露到各大新茶饮品牌推出的鲜果杨枝甘露、冰淇淋,传统甜品正在加速茶饮化,二者的界限也变得越来越模糊。二者之间的市场争夺也愈发激励。
新老消费品“联姻”补短板
“满记甜品”是传统的甜品巨头,其于1995年创立于香港,主打甜品下午茶,2010年成立满记上海总部,开始在内地大规模扩张,门店数量一度接近500家。据媒体报道,2021年6月,安达富资本先后完成对满记香港、华南和华东的并购,并整合了其在东南亚地区、香港、内地的门店,首次实现了满记品牌的统一。
安达富资本是一家在亚太地区进行股权类投资的私募股权机构,成立于2013年,由Brad Landes,朱健一和Suresh Prabhala三位创始人创办,在香港、上海、新加坡和孟买设有办事处,满记甜品是安达富资本在中国餐饮领域的首次控股并购。
交易的另一方——“小满茶田”主打以车厘子为代表的高价质感杯装鲜果茶饮,其创始人刘子正曾在华平投资负责中国区的消费和互联***资,2019年辞职创立该品牌,此前“小满茶田”曾获BAI资本、险峰、元禾原点等众多机构投资,目前在全国有15家门店。
在此轮合并完成之时,小满茶田创始人刘子正公开表示,满记甜品与小满茶田的合并是消费领域的一次“新老联姻”,过去新老消费各自遇到不同的问题:传统消费品牌产品、运营体系以及成本控制优秀,“底盘稳”,但对“前端”洞察不足,品牌力欠缺。
新消费品牌猛冲“前端”,但后端支持能力往往不足,“新满记”则能将这两端补齐。据悉,新旗舰店将定位为200平米左右的.中大型门店,并将推出全新的甜品概念。今年下半年将在北京和上海开设。
甜品茶饮化,新老势力的拉锯战
与此同时,此次“联姻”也被外界视为老牌甜品在新茶饮围堵之下的破局策略。双皮奶、西米露、芒果捞等是80后、90后青春的回忆,也标志着传统港式糖水品牌过往的辉煌。但近年来,传统糖水品牌日渐式微,再难打造出曾经的爆款;
与此同时,随着新式茶饮的迅崛起、喜茶、奈雪等品牌相继推出杨枝甘露、芋泥牛乳、烧仙草等甜品式茶饮,老式糖水品牌市场空间被进一步挤压。此外,在新式茶饮营销广泛“种草”于抖音、微博、小红书,互联网流量“打穿”新消费的今天,仍抱着以往线下思维的老牌甜品,自然难以再走入年轻消费群体的视线。
例如,有着60年历史的港式甜品品牌“许留山”就因品牌老化、经营不善等原因倒在了2021年的夏天。去年6月,据媒体报道,老字号甜品店“许留山”因为无力偿还债务,被颁发清盘令,监管要求其将所有资产变卖以偿付债务,并终止公司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品牌老化、消费场景受限是老字号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公开数据显示,中华老字号数量已从20世纪50年代的1万多家减少至目前的1000多家,其中只有10%蓬勃发展,大部分都出现了经营危机。可见,老牌企业们的日子并不好过。
此次,“满记甜品”与“小满茶田”的联姻,即被外界视作其向新消费的进一步倾斜。事实上,满记也是较早“上网”的传统品牌;早在数年前,满记已率先布局互联网领域,并在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开通了外卖渠道;随后,其又联合盒马生鲜推出了“HoneymoonExpress”。
显然,以满记为代表的老式糖水和新茶饮之间的较量还在继续。CNB Data《2020新式茶饮***》显示,2021年新式茶饮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100亿元。与此同时,甜品茶饮化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从杯装烧仙草、西米露到各大新茶饮品牌推出的鲜果杨枝甘露、冰淇淋,传统甜品正在加速茶饮化,二者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满记甜品与小满茶田官宣合并2 满记甜品获得网红茶饮加持寻求突破。近日,一则满记甜品与小满茶田完成合并的消息引发关注,随后,北京商报记者向当事方求证并获得肯定。一个27年的传统甜品品牌和刚出道3年的网红茶饮品牌的“联姻”,被业内一致视为补齐“短板”,同时也看到满记甜品转型的决心。
有分析指出,满记甜品具备一定品牌规模与消费者基础,小满茶田则更加贴近当下年轻消费群体。虽说双方能够相互借力,但如何融合发展形成合力需要接下来深度磨合,而“新满记”在产品创新、提高坪效等方面能否改善仍是走下去的关键。
新老品牌合并
传统甜品与新式茶饮“联姻”了。近日,有消息称满记甜品与小满茶田完成合并,小满茶田创始人刘子正将出任满记甜品母公司总裁及满记甜品联席CEO。
不仅如此,伴随满记甜品公司的变化,其公司的管理团队也增加了新鲜血液。据了解,原星巴克中国供应链负责人、皮爷咖啡COO胡逢春以及原小满茶田COO、星巴克中国前华东区运营负责人宋晓莉将共同加入。
关于两品牌合并一事,北京商报记者联系到满记甜品(上海)有限公司,但截至发稿前电话并未接通,其客服人员表示并不清楚。同时,北京商报记者还联系到小满茶田关联公司北京新火新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其相关负责人证实了两品牌合并一事。
面对两大品牌的合体,不难看出满记甜品这个已经27岁的传统品牌求变的决心。根据刘子正在接受媒体***访时表示,合并之后,“新满记”将开设新的业态门店。新旗舰店将定位为200平方米左右的中大型门店,今年下半年将在北京和上海陆续开设。
同时,他也透露出甜品“零食化”“礼品化”“全日化”的想法,不难看出,即将面世的满记甜品在渠道、场景以及产品上将会有新的改变。
公开资料显示,1995年第一家满记甜品店在香港西贡诞生,后在上海、北京、重庆等多个城市开设门店。而小满茶田成立于2019年,主打以车厘子等水果制作的饮品。
各取所需
其实,满记甜品一直在寻求多方面的变化。***IP互动方面,满记甜品在2019年与《流浪地球》互动,推出联名套餐、礼品卡等;品牌跨界上,满记甜品曾与百力滋和阿华田联名推出下午茶产品等;门店场景中,满记甜品还曾尝试外卖店、智慧餐厅、概念店等。
不难看出,满记甜品也一直在寻求更多流量。如今选择和一个刚入行不久的网红茶饮品牌“合体”似乎是看重了其的年轻化,以此补齐自身短板,带来新血液。
而反观整个甜品市场,满记甜品的求生也是顺势而为。随着目前消费需求的多元化,满记甜品过往的产品和模式已经无法全面与消费需求相匹配,这也是如今选择“合并”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捷信牛奶甜品世家、黄氏许牛奶甜品等新网红品牌的不断涌入的确给满记甜品等传统品牌带来一定压力。
不仅如此,茶饮品牌、网红餐厅在甜品、下午茶等业务上的加持,使得赛道竞争加剧。而在这群雄逐鹿下也不乏退赛的选手,此前就有消息曝出,香港老牌甜品店许留山因无力偿还债务,被香港高等***下令清盘,要求其将所有资产变卖以偿付债务,并终止公司运营。
营销与产业战略专家李兴敏认为,满记甜品与小满茶田各有所长,并均认为品牌、多产品和供应链是核心竞争力。但双方又略有差异,满记甜品在供应链体系的把控更胜一筹,且具备品牌与消费者基础,而小满茶田曾打造爆款产品,又推出多系列产品,贴近年轻消费群体诉求。但如何进一步提高供应链体系的效率,降低成本则是二者的共同诉求。
取长补短 形成合力
虽说两品牌合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互补,但不同团队之间还需通过磨合达成共识。另外,从“新满记”的规划来看,涉足的领域和业态也有所增加,这也意味着将在产品创新、门店坪效等多方面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如何优势互补、提高门店坪效以及创新能力都将是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认为,现如今,饮品、甜品、创新轻食和融合菜系等品牌愈加丰富,消费者的选择更加多样,也使得满记甜品受到一定影响。
两个品牌的合体会存在一定优势互补,但是满记甜品已布局市场多年,而小满茶田入局较晚,二者的企业文化与理念存在差异,如何融合发展形成合力则是关键。对于满记甜品而言,当务之急仍是打造产品体系,通过产品创新与研发来获得消费者认可,从而提高坪效。
李兴敏指出,新式茶饮品牌的崛起为传统甜品店带来一定冲击。而随着甜品饮品化以及即食甜品的出现,使得两品类相互借鉴,这也为甜品企业又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而对于“新满记”来说,还需结合满记甜品与小满茶田的优势,在产品方面进行突破,并对品牌进行升级,才能引来更多不同的消费群体,从而支撑其后续的扩张。
满记甜品与小满茶田官宣合并3 近日传统甜品巨头「满记甜品」与新茶饮品牌「小满茶田」完成合并,小满茶田创始人刘子正将出任智港集团(满记甜品母公司)总裁及满记甜品联席CEO。
合并同时,智港集团也宣布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由知名餐饮集团和新消费独角兽公司联合领投。目前满记甜品在大陆和香港、新加坡拥有近300家全直营门店。年收入近10亿元,并稳定盈利。
伴随“新满记”诞生,公司的管理团队也进一步加强。原星巴克中国供应链负责人、皮爷咖啡COO胡逢春以及原小满茶田COO、星巴克中国前华东区运营负责人宋晓莉将共同加入。
满记甜品1995年创立于香港,主打甜品下午茶概念。2010年成立满记上海总部后,开启在大陆的规模化扩张之路。凭借直营模式和自有中央工厂体系,依托购物中心红利,满记在2010年前后曾风靡一时,大陆门店数量一度接近500家,成为了一代人的“甜美记忆”。
2021年6月,安达富资本(ADV Capital Partner)先后完成对满记香港、华南和华东的并购,并快速整合了其在东南亚、香港、大陆的门店以及跨区域的职能管理总部。满记甜品过往逾10年在大陆的业务发展一度受限于品牌与规模的割裂,此次收购也是满记甜品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全球品牌与规模的统一。
作为掌管12亿美元的泛亚美元基金,满记甜品也是安达富资本在中国餐饮领域的首次控股并购。
交易的另一方——小满茶田是一家2019年成立的新茶饮品牌,以车厘子起家,主打高端鲜果制茶,成立至今小满茶田共计完成4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千万美元
不过,与喜茶、奈雪等头部品牌相比,小满茶田体量不大,***取“精品小店”模式,目前在全国共有15家门店,门店月坪效达8000元。
在消费整体遇冷,行业进入冷静整合期后,茶饮格局已基本定型,小满选择与满记合并,将更有利于双方缔造共同的第二增长曲线。
刘子正表示,合并不是目的,“核心还是关键生产要素的重组”。与以往同类消费品牌之间的合并不同,满记甜品与小满茶田的合并也是消费领域第一次“新老联姻”。
过去多年我们能很清晰地看到新老消费各自遇到的问题:传统消费品牌“底盘稳”(产品、运营体系以及成本控制优秀),但对“前端”洞察不足,品牌力欠缺;新消费品牌猛冲“前端”,但后端支持能力往往不足。
这次“新满记”则能将这两端补齐,一方面借鉴小满茶田作为新品牌的产品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则依靠满记甜品强大的中央厨房和自有工厂。
合并之后,“新满记”也将开启升级之路,并开设新的业态门店。据悉,新旗舰店将定位为200平米左右的中大型门店,并将推出全新的甜品概念。今年下半年将在北京和上海陆续开设。
对于甜品市场如何发展,以及新的门店是什么,刘子正也有一些新的规划:
甜品“零食化”。甜品的使用场景应该是无限的,不局限于空间和器具。
甜品“礼品化”。驱动餐饮由传统的现制现售向更高维度的零售业态转型。
甜品的“全日化”,推动甜品向轻食代餐的悄然转型。
回归基本款再造。靠复配和炫技带来的流量是不持久的,毛利率和复购率都不支持。
得益于降本增效,满记甜品在今年三、四月的疫情封锁期间依然保持盈利和正向现金流。刘子正表示,在餐饮的“至暗时刻”,依然对休闲餐饮充满信心,消费的底层需求依然强劲,并且会持续升级。
港式甜品的介绍
港式甜品是香港潮流美食的代表,源起于广东饮食中传统的"糖水",经港人创新而自成一派。既有历史的传承,也是西化与创新的产物。 用新鲜水果,牛奶,和各种优质材料做成卖相和口味皆佳的甜品,港式甜品最大的特色便在于对水果滋味的把握。其中像榴莲、芒果等本来味道就十分吸引的水果,能够大胆创新地运用到糖水甜品中,是最大的优势。如杨枝甘露,***用了新鲜芒果,红柚子,西米等,加入雪底,新鲜爽快,口感十足。港式甜品以"芒果班戟和"糖汇甜品"系列尤为突出。
港式甜品是中西糖水结合的产物,经过多次演变而成,其中的代表莫过于杨枝甘露。港式甜品种类丰富,味道各异,但都受到当地人的喜爱,最受欢迎的还是以下几种:牛奶炖蛋、双皮奶、芒果西米露、杨枝甘露、芒果白雪黑糯米甜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