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江苏经济真的注水了么
在互联网上,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声音质疑江苏的经济实力,甚至有人戏称其为“注水苏”或“苏打水”。然而,当我们看到这张图表时,我们会发现一个事实:江苏正在积极参与到帮扶欠发达地区的行动中。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任何一种成功的经济模式都离不开互相帮助和协作。在这个方面,江苏展现出了领先的实力和担当。他们不仅在经济发达地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是在帮助欠发达地区方面付出了积极的努力。
其次,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江苏的经济实力强大就将其污名化。事实上,江苏在经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是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得来的。他们在创新、创业、产业升级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并认可他们所取得的成就。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这张图表。它展示了江苏在帮扶欠发达地区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他们不仅帮助了陕西、青海等省份,还对安徽部分城市进行了援助。这种广泛而深入的帮扶行动是其他省份无法比拟的。因此,我们应该对江苏表示敬意和赞扬。
总之,我们应该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待江苏。他们的经济实力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他们在帮助欠发达地区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让我们一起为江苏点赞!
江苏人均GDP12.5万元,江苏经济得以发展,靠的是什么?
一、经济条件
2020年的GDP指标出来了,江苏以人均12.5万元上榜,不得不说江苏是真的顶,每年人均GDP增速都蹭蹭的长。江苏富不仅GDP高,人均更高。虽然说国家政策确实帮助了,可是只有外力自己骨子里站不起来,那也是不行的,勤劳的江苏人抓住了机会。在江苏很少有全国知名的品牌,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出彩的地方却是人均GDP、综合竞争力、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均居全国各省前面 ,成为中国综合发展水平高的省份。江苏自古以来经济就很繁荣,唐朝以后更是取代中原成为全国经济的中心,自唐宋元明清直至现在都长盛不衰,可以算得上是中国的?贵族?地区。 改革开放前,江苏的GDP就排在全国第二名,这种底蕴不是其他省能学的来的。 发展奋斗奋进不是说在嘴上想在心里,江苏人民,用勤劳的事实谱写了中国现代化农村小康进程 。
二、教育条件
少年强,则国强,江苏人有多重视教育,从他们的考卷里面就可窥见端倪。张张精品,难度不言而喻,想必各大地区学生深有感触。人民思想观念一直都比较先进,重视科学文化教育,人民素质普遍较高,历朝历代的科举状元进士人数全国第一,当今的高考成绩在全国也是无出其右,没有一个地方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得上江苏,当地人对教育的重视是真真正正刻在骨子里的无论贫富。所以民众素质更高,眼界更广,创造财富能力也更强。 江苏是个很小很小的省,只有十三个市,却有8000万人口,这就需要极高的土地利用率,极高的人才比率才能创造更多的GDP。?
三、地形条件
江苏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占江苏省面积的70%以上,比例居中国各省首位。江苏地势低平,河湖较多,平原、水面所占比例占江苏省的90%以上,比例仍居中国各省首位,这是江苏的地理特点。江苏属于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气候分明。江苏***有海内围有长江,交通发达,气候宜人,有独特的地理优势,还有靠近上海浙江,成长三角掎角之势。为江苏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有突出的自然环境,气候好,适合发展农业,有?鱼米之乡?之称。
江苏成GDP万亿级城市最多省份,江苏的发展现状如何?
根据江苏省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所提供的数据来看:在2020年全年,整个江苏省的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0.2719万亿,从这个数据看来,现在的江苏省已经成为了我们国内第2个GDP超过100,000亿的省份。可能很多人对这个数据没有概念,就这么说吧,现在的这个数据就标志着江苏的整体经济已经可以和俄罗斯、韩国还有加拿大这些国家不相上下了。另外江苏省除了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100,000亿以外,人均的GDP已经达到了12.5万元,这个成绩也是非常惊人的。目前江苏的经济总量其实已经超过了全世界范围内90%以上的国家了。
实际上江苏的经济一直都是非常的不错,不仅仅经济的总量比较大,而且各个区域的发展也算得上是协同并进,其实也算是江苏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了。你比如说在2020年的时候后,江苏全省13个市的生产总值基本上都已经达到了3,000亿以上,并且这13个市基本上都是入围了我们国内的GDP百强城市了。在这13个城市当中,有9个城市的总产值超过了5,000亿,其中有4个城市的总产值超过了10,000亿,有一个城市的总经济值超过了20,000亿。可以这么说吧,现在的江苏应该算得上是群雄并立。
在2020年继苏州南京,还有无锡这三座城市之后,南通也是一跃跻身进了?万亿俱乐部?。南通的发展速度之所以会如此之快,主要还是因为南通紧紧抓住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战略机遇和上海的对接,做的非常的完美,而且在过去的几年当中,南通也是快速的升级了一些基础设施,拓宽了总体的格局。
而且在2020年,整个江苏的产业发展也是做得非常的不错,不管是从能源的生产构成来看,又或者是从能源的消费规模来看,整个江苏省在这方面基本上都是全面增长的。另外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来看,2020年的时候,整个江苏省的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已经达到了3.3万家了,最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在这些企业当中,高新技术企业的占比就已经达到了1/3,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江苏的发展才会如此之快。
江苏成GDP万亿级城市最多省份,这个城市为何如此优秀?
首先纠正题目中的一个错误,江苏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某一个城市,江苏是我国的一个省份。2020年全国各大城市已经公布了各个城市的GDP,反观全国50强城市中,江苏省的九座城市榜上有名,并成为我国万亿级城市最多的省份。江苏省之所以会变得越来越优秀,是因为江苏省正在爆发出全新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局面。江苏省的GDP增长速度特别快,进而导致江苏省可以在原有经济基础上,顺利展开各行各业的完善与开发。更何况江苏省的自然***十分丰富,江苏省可以顺利发展旅游业。除此之外,江苏省的土壤环境比较肥沃,江苏省居民也可以通过传统的农耕获得经济收入。
南京和苏州表现亮眼
我们会清楚地看到江苏省有两座城市位于榜单前十名,它们分别为苏州和南京。后者凭借着超强的经济增长速度成为第十名,前者凭借非常优秀的经济实力占据榜单前列。虽然江苏省的无锡和盐城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但是江苏南京和江苏苏州的发展优势尤为明显。更何况这两座城市经济发展速度特别快,甚至各大奢侈品牌专卖店都会在苏州和南京开设专门的线下门店。
江苏省自然***比较优秀,吸引大量优年轻人
江苏省拥有着比较丰富的自然***,无论是可以用于工业生产的矿产***,还是发展旅游业的仿古建筑和自然景色,江苏省都可以凭借着这些优秀的自然***获得经济提升。与此同时,大部分城市都蕴含着许多优秀的工作岗位,江苏省内的大学生也可以获得充分发展的机会和工作条件,当大学生留在读书地发展,这些大学生也会促进江苏省的经济提升。
江苏省制定的相关政策可以促进每个城市经济提升
每一个省份都制定了特别适合各个城市发展的措施和方法,江苏省制定了比较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和方法,这也导致各大城市可以在各项措施的保障下获得更高的发展空间。我国也会制定促进每个区域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各大城市凭借着自身发展的优势和方针政策,就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发展速度,从而增加江苏省的整体经济。
总的来说,我觉得江苏省之所以会如此优秀,是因为省内存在大量自然***,各项方针和政策有利于经济提升?
为什么江苏的经济地位老是向后退?
我也是江苏人,也希望江苏好。但是。。。
落后与江苏高层的战略错误有关。靠外资拉动GDP增长,其实老百姓手中没钱。
我收藏了一篇文章,觉得很中肯,贴给你看看
《江苏经济何以难敌浙江》
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浙江是全国发达地区中唯一一个区域相对平衡发展和资本输出的省份。以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例,2003年浙扛水平最低丽水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水平最高的温州市67.4%;而江苏水平最低宿迁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相当于水平最高的苏州市45.2%。另外,江苏经济发展水平按照苏南——苏中——苏北顺序,呈梯度分布;而浙江经济较为均衡发展,浙西与浙东、浙南和浙北没有明显的区域发展差异。以进入全国百强县为例,浙江是“东南西北,全面开花”,进入全国百强县不仅数多,而且分布区域广。另外,浙江经济发展水平与自然条件、区位交通条件和历史基础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以温州为例,虽然1***8年农民人均收入只有113元,有2/3的人处在贫困线之下,且浙江三个国家级贫困山区县有两个在温州(泰顺、文成),20世纪最后10年才结束没有机场和铁路的历史。但进入21世纪,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温州,则是全国最著名的资本外溢地区,在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方面,温州也成了浙江最高的城市。据保守估计,仅温州游资就达1500亿元,而整个浙江游资达到了7000亿元。
江苏虽然自然条件在全国各省区中最为均质,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则列为全国最大地区之一。有统计资料显示,苏北淮安、盐城、宿迁、连云港等地级市不仅经济总量达不到苏南一些县级市,而且人均GDP也只有苏南一些县级市的1/10,甚至更低。如按户籍人口计算,宿迁入均GDP为每人0.54万元,张家港人均GDP为每人5.5万元,昆山人均GDP为7.01万元。
为何江苏经济不敌浙江?
世纪之交,江苏经济急剧落后于浙江,可归纳的原因很多,有自然、历史、文化、经济、体制等因素。从自然、经济基础的角度看,江苏无疑优于浙扛,但正如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所说:“不虞匮乏的生产要素可能会反向地抑制竞争优势,而不能提供正向的激励作用。因为当企业面对不良的生产环境时,才会激励出应变的战略和创新,进而持续竞争成功。”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还处于短缺经济时代时,具有先天优势的江苏乡镇企业无疑要比温州的企业更能获得成功,但同时温州企业由此激励出应变的战略和创新。区位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差别,使得温州企业用于运输的成本要远高于苏南企业,这使得温州企业要胜过苏南企业,必需在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上下功夫。结果,一方面,温州企业形成了微利也争的商业文化,使得温州在苏南企业看不上的一些小商品上,发现了大市场,另一方面,为降低交易成本,通过民间资本改善交通,修建机场、铁路,并且,建立专业批发市场,走生产和销售分工的道路,由此,浙江企业的市场网络越做越大,产业竞争优势越来越强。所以,当中国短缺经济时代结束之时,也就是作为“住商”(住在家里做生意)的苏南本土企业丢失市场和温州企业崛起之时。这也验证了迈克尔.波特所言:“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其实还可以从不利的生产要素中形成。”
而世纪之交江苏经济滞后于浙江,在宏观层面上,则主要与江苏高层战略失误有关。20世纪80年代中期,浙江经济发展模式与江苏并无二致:杭嘉湖经济发展模式与苏锡常经济发展模式雷同,以乡镇企业发展为主要特色,温州经济发展模式与苏北“耿车模式”雷同,以家庭作坊见长。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江苏与浙江经济发展之路出现了分歧:温州经济发展模式扩大到整个浙江,苏南经济发展模式推广到整个江苏,包括整个苏北。结果到了1999年浙江农村经济全面超过江苏,江苏高层方始反思苏南模式。于是,为保持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江苏又凭借区位优势,趁世界产业大转移之际,走上主要依靠外型工业化实现经济增长之路。由此,GDP和地方财政收入有了较大增长,但同时城乡居民收入没有见长。
于是乎,不论在理论界还是政界、经济界,颇受争议的“梯度转移”理论在江苏继续得到强化。一方面,苏南继续放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严格按照苏南——苏中——苏北的次序进行经济布局:另一方面,最需要强势***按市场原则推动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也按“长官意志”随意“拍脑袋”决策。由此,整个江苏变成了“碎片化”的江苏。
经济相对发达的苏南,虽然城市密集,但依然没有一个真正能成为经济中心的城市,苏州经济60%以上依赖于所辖五县市,无锡1/3左右经济总量来自于江阴,由此,苏州、无锡所辖县市更普遍地存在着一种离心现象。另外,更为明显的是,苏州、无锡两市对苏南经济中心的争夺,在更大程度上造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分散和规模不经济。20世纪后20年沿江港口建设***,在江苏高层推动的沿江经济发展战略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四百余公里的江苏长江岸线,“一”字排开的深水泊位就有四百余座。然而,据长江口航道建设有限公司提供的资料,经过一期工程的整治,长江口航道通过能力得到了提高,但目前每个潮水理论船舶最大通过量也只有47艘,8.5米长江口深水航道开通后,2001年1月1日到6月30日,1—5万吨级船舶平均每天通过量为27.5艘,5万吨以上船舶平均每天通过量为2.1艘,2001年7月1日到12月31日,1—5万吨级船舶平均每天通过量为32.5艘,5万吨以上船舶平均每天通过量为3.1艘。按此推算,长江口航道又怎能满足日益增长船舶需要呢?
南京,作为江苏的省会,从来就没有起到过经济辐射全省的功能。在江苏境内,南京直接腹地历来仅仅锁定在宁镇扬三市范畴。但由于长江阻隔,南京经济辐射江北,客观上很难,江浦大学城的失败就是明证。但更为奇怪的是,作为最需要腹地支撑的机场,南京选择了靠近安徽地方,既方便不了南京市民和企业,更方便不了镇江、扬州。为此,扬州只得在江都规划兴建机场。
沿海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虽然区位条件优越,但事实上,江苏高层并没有重视苏北沿海发展,由此江苏沿海地带成为了中国沿海经济的边缘化地带。南通虽然拥有数十公里可建深水大港的岸线***,但百年之港仍以河港形式而存在,盐城虽拥有六百公里海岸线,但江苏高层定位为农业发展区。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位于欧亚大陆桥东端的连云港,虽被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定为数条铁路的起点,但至今除了陇海铁路连接间接腹地外,并无其他铁路通过,为结束苏北、苏中腹地无铁路的历史,江苏规划建设的纵贯南北的新长(新沂——长兴)铁路,则选择位于徐州与连云港中间的新沂为起点,另外,兖滕煤田本可以通过连云港对外输出煤炭,结果由于行政管理分割,山东另起炉灶,兴建了日照港和兖石铁路。由此,连云港成为了中国少有的只有间接腹地,没有直接腹地的海港。
苏北是江苏真正的腹地。然而,一方面,江苏高层嫌贫爱富,对于20世纪80年代来自贫困地区百姓求富所创造出来“耿车模式”,没有让其在贫困地区发扬光大,另一方面,江苏高层也没有在战略上重视苏北的发展,结果,靠海的苏北日益内陆化、封闭化。目前,苏北纵深地区的宿迁、淮安等市,不仅经济发展上与苏南的差距继续扩大,而且也赶不上中部河南一些城市的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苏北徐州、连云港,盐城及苏中的南通虽然都建立了机场,开通了通往北京、广州等地的航线,但依然摆脱不了内陆化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