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淄博烧烤走红的背后究竟谁在发挥作用马晓磊的做法是关键原因
“哎呀!怎么又到饭点了!”
谁能想得到这句话是出自经营烧烤店的老板之口呢?按理说做美食的自然希望饭点顾客来的越多越好,可这位老板一提到饭点就充满了恐惧,真是个奇闻。
淄博烧烤近期可是全国人民的心头宝,正值五一***期,慕名而来的游客们踏破了烧烤店的大门,淄博可谓是人满为患。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淄博的烧烤偏偏能够突出重围爆火呢?其实这跟淄博背后的当家人马书记的关系紧密相连,如若不是马书记的正确指导,淄博也无法创新经营模式,更上一层楼。
可半月不到,好评如潮的马书记竟然“翻车”了?一起来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爆火的淄博烧烤
对于淄博烧烤的爆红,许多网友表示十分出乎意料,自己好像都不曾注意到淄博这个城市,它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磅礴气势出现在了大众面前。
虽然通过发达的互联网让绝大多数人都了解到了淄博烧烤,但你若是拉住一个人问淄博烧烤是怎么火起来的?或许十个里九个都是支支吾吾,无法言明。
有人说,淄博烧烤是背靠网红流量逐渐传播开来;有人说,淄博烧烤是沾了大学生们的光......这些其实都是一次次的偶然,但在一些时政学者的眼中,淄博烧烤的爆火却是“预谋已久”的必然***,而这一切都要从淄博***说起。
尽管大家都是听说淄博烧烤的大名,但可别忘了,如若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做支撑,这些小而旧的淄博烧烤店如何能够在一夜之间就崛起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关键的一号人物——马晓磊书记。
保护书记刻不容缓
马书记是淄博地摊经济的大力推广者与践行者,他不搞高端大气上档次,奉行的就是与淄博气场相融合的小模式经营,以十分接地气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爱上淄博烧烤。
无论是从数据还是实践来看,马书记的决策都是完全成功的,淄博烧烤的势头大好,仅仅一个五一***期,本是四线小城市的淄博经济瞬间就被带动了起来,一跃至全国前列。
曾经想也不敢想的爆火就在眼前,多亏了以马书记为代表的淄博***。
可为什么半月不到,却有人说马书记翻车了呢?
其实并不是马书记做了什么不法之事,而是他太过为民着想,太想要让淄博好起来,他所取得的成绩已经让很多人眼红,所以有太多的人想要看他翻车。
不得不说,现在有些人最热衷于将人捧上神坛之后,又***将其摔下,一旦谁的风头过盛,最终必将惹祸上身。
淄博的创新性经营模式并不完全符合我国创文的规定,所以有心之人会借此大做文章,不愿让马书记如此冒头。
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反贪反腐卫士陈行甲,他曾任巴东县委书记,在位期间兢兢业业,也为当地的反贪反腐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可就是因为他的尽职尽责,动了一些人的蛋糕。
“我遇到了难过的坎儿。”
这是陈行甲裸辞前说的一句话,话虽不长,却道出了廉官的心酸。
而现在的马书记,也正在遭遇陈行甲口中的“难”。
三、好官不易
为了能够让淄博借此之势发展得更好,马书记对上承担了领导的问责,对下饱受部分群众不解的声讨。
众所周知,在此之前淄博只是一个四线小城市,很多地方还有待改善。
所以在短时间之内能够迅速发展起烧烤经济,存在的问题自然也是不可忽视。
这其中有环境治理问题、有创文冲突之过,还有其他城市的虎视眈眈,而这种种的难,皆由淄博***买单。
但显然马书记没有畏惧更没有退缩,他的人性化管理以及人文关怀,都极大地安抚了淄博人民,也收获了其他群众的广泛好评,并且从马书记的表态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未来他也会并且一直会将这样开放且人性化的管理策略进行下去。
夸赞马书记是一位好官,绝对名副其实。
有这样优秀且令人钦佩的领导在前方坐阵,淄博的未来必定一片大好,但正是因为马书记是为民着想的好官,所以我们更应该给予他更多的信任与支持,否则错过了这位好官,损失的还是我们人民群众。
结语:
看完了今天的文章,大家是否对淄博烧烤的爆火有了新的看法呢?
各大网红只在乎淄博烧烤究竟能够带来多少的效益,而群众看客们大多也只是流连于淄博热产生的流量效益,太多的人在“凑热闹”,以至于很容易遗忘这些更该被我们看到的问题。
如果没有像马书记这样的人民公仆在背后“鞍前马后”,如何能够有稳定发展的淄博烧烤,在大众无法窥见的隐秘角落,还有人在为了能够保住淄博经济而殚精竭虑。
所以我们更应该动用群众力量,保护好马书记这样的好官,切莫令人寒了心,走上陈行甲的。
关于淄博烧烤的话题讨论,大家有什么样的意见和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们一起交流与讨论。
淄博为何能凭借烧烤火爆出圈?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 4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淄博烧烤火爆背后的“流量密码”》的报道。
谈起淄博,当地人总会为这座城市曾经的辉煌而自豪:陶琉之都,数千年“炉火”不熄;老工业城市,中国近代工业发轫地之一。从上个世纪初期在博山发现铁矿煤矿开始发展工业起,淄博近现代工业历史已有120多年。然而前些年,淄博面临着***枯竭、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虽然奋力转型,但年轻人仍不断流失。
近一段时间,淄博在年轻人中“意外”火爆出圈。“大学生组团到淄博吃烧烤”等话题和帖子在网络上热度不减,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不断涌入淄博,让淄博成为网红城市。其实在这背后,近三年已有十万大学生选择在淄博工作生活。
淄博为何能凭借烧烤火爆出圈?大学生为何选择来到这座传统老工业城市?记者近日走进淄博,探寻这座老工业城市重新焕发蓬勃生机的奥秘。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下午五点左右,淄博一家烧烤店门前已排起长队(3月16日摄)。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邵琨摄
淄博烧烤火爆出圈 各地大学生涌入打卡
下午不到五点,淄博牧羊村烧烤店内已坐得满满当当,服务员来回穿梭忙碌。店门外的队已排了几十米长。排队的大学生们手里拿着菜单提前点菜,有的手里还拎着一兜零食。牧羊村烧烤店负责人杨本新说:“现在排队要等接近两个小时。”
互联网社交平台上,一手拿小饼,一手拿烤串,握手里一撸,有的大学生从上车出发就已经开始隔空练习淄博烧烤的撸串手法。
“我们中午坐高铁到了淄博火车站,一出站就震惊了,全是人,我们连出租车都没打上,本来想骑共享单车,方圆两公里内一辆车都没有,都被骑走了。”山东师范大学学生丁时涵感慨道,淄博烧烤太火了。
淄博烧烤历史悠久,在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里,陈列着几千年前当地用于烤炙食物的陶琉容器。历史上兴盛的制陶业,帮助齐国渔盐冶铁,称霸诸侯。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就在淄博境内,将当地烧烤食物的历史推至距今约13000年。
今天,淄博烧烤已远不是远古的样子,但也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其他地方都是烤熟了上来,这里每桌都有小炉子,服务员将七八分熟的烤串送到桌上后,我们自己再烤,很有参与感。用小饼卷小葱、烤串,再蘸酱料吃,味道香美,而且量大实惠,不虚此行。”来自潍坊学院的何鑫说。
淄博以烧烤走红为契机,借势全方位推介城市。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让来淄博吃烧烤的大学生“吃得放心、玩得开心、走得舒心”。
市场监管部门对烧烤店进行专项检查,护航食品安全;公安增派执勤人员,加大巡逻密度,提醒文明就餐;淄博34家A级景区推出“免费开放日”活动,加大景区管理力度,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人社局官微推介个人创业担保***、大学生就业体验日等就业政策;共青团淄博市委在火车站安排志愿者,为往返旅客提供交通、住宿、旅游线路等咨询推介服务……
3月,淄博专门为烧烤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除了成立烧烤协会、发布烧烤地图、开通烧烤公交外,淄博还将举办烧烤节,打造“淄博烧烤季”,策划“春光正好·淄博烧烤”文旅活动,推出“青春淄博·烧烤季”旅游线路……
淄博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一座鲁菜名城。走进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大大小小的博山四四席、周村商埠菜等传统鲁菜馆,还有川菜、粤菜以及东北烧烤等各地饮食。
共青团淄博市委副书记王琮说,淄博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新风味、新吃法丰富了淄博烧烤饮食文化,也让外地人在淄博感到“很亲切”。
每逢周末,淄博各大火车站、汽车站、烧烤店都挤满了慕名而来的大学生和外地游客。省内外许多大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乘着高铁到淄博,体验淄博烧烤的魅力,也让淄博站周末客流陡然升温。据统计,三月以来,淄博火车站周末发送旅客量连创3年来单日新高。其中3月18日,淄博站发送旅客23767人次、到达33024人次,合计56791人次。
国铁济南局淄博站客运值班站长刘玲分析说:“上个周末刚创下的纪录,下个周末就被打破。从客流来看,来自济南、青岛、潍坊、东营等城市利用周末来淄博的学生旅客占到了相当比例。”
享受美食的同时,乘坐高铁出行、在齐风古韵的淄博站南站房前打卡留念,也成为年轻人们“烧烤之旅”的标配。3月31日,国铁济南局集团公司开行济南至淄博烧烤游专线列车,每周五、周六、周日运行,为火爆的淄博烧烤再添一把火。
诚意满满吸引年轻人 网络流量变人才“留量”
淄博烧烤火爆出圈,并非偶然。近年来,淄博持续打造“淄博烧烤”品牌,各类媒体的饮食类节目中,淄博烧烤频频出镜;各路网红、大V拍摄体验短***为淄博烧烤代言,在广大网友和年轻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各地大学生慕名前来品尝,带动淄博成为网红城市。
一夜爆火的背后,是淄博多年来耕耘与积淀,是久久为功之后的厚积薄发。
淄博是全国文明城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齐文化的发祥地,有“东方古罗马”之称。城市建成区面积和城镇化率在山东省仅次于青岛和济南。山东省“十四五”规划中,淄博作为“省会城市圈”次中心城市,是山东区域中心城市,被赋予探索***型城市转型“先进制造业强市”的使命。
天南海北的大学生涌入淄博,早在过去几年就已埋下伏笔。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既是推动消费的群体,也是创造价值、走在时代前沿的群体。与其他老工业城市、***枯竭型城市一样,产业结构重、发展层次低、环境质量差等问题曾困扰着淄博。淄博的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一度大幅流失。
为了吸引年轻人,2021年淄博就开始思索年轻人需求,围绕快乐生活、成就事业,聚力打造“好学、好看、好吃、好玩、好创业”的“五好”城市。此后,淄博在山东省率先提出建设多彩活力的青年创业友好型城市,探索提升城市活力。
淄博青岛啤酒节、麦田音乐节等盛会,已经为吸引年轻人蓄力良久;天空之橙、水晶街、钟书阁等网红打卡地更是名声在外。
去年7月,共青团淄博市委组织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高校学子到淄博深度体验。他们先后到淄博市城乡规划展览馆、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周村古商城参观学习,全方位了解淄博在城市建设、产业智造、数字创新、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的亮眼成绩及发展蓝图。
不久前,淄博市委书记马晓磊当起了全市的“人力***经理”,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宣讲,向全国广大学子发出诚挚邀约,并热情推荐淄博烧烤和鲁菜,欢迎大家到淄博听韶乐、访聊斋,踢蹴鞠、品鲁菜。
主动出击营销城市,让淄博在年轻大学生群体中成功“种草”。为了迎接大学生的到来,淄博出台了一系列诚意满满的人才招引政策。王琮介绍,来淄求职、就业的青年可在青年驿站享受每年三次、每次两晚的免费入住;来淄实习、游玩、访友的市外高校在校大学生,可享受每年四次、每次五天的半价入住。对于来淄博参加“大学生实习***”及实训活动的大学生给予每人每天50元生活补贴,对淄博市外大学生每人提供500元交通补贴。
淄博还为在校大专以上大学生办理“淄博大学生卡”电子通证,在淄期间可享受全市部分收费旅游景区免门票优惠,乘坐市内公交车免费等政策。
除了广招硕士博士和高端顶尖人才外,淄博也热烈欢迎专科和高职毕业生,并给予来淄落户就业的毕业生生活补贴,鼓励企业和院校联合培养技能人才。***角色也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并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吸引年轻人的氛围。
在***对年轻人重视和尊重的同时,不少企业也从职工生活和职业发展方面,为新入职大学生提供帮助。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燃料电池膜评价实验室主任丁涵说,几年间,公司不断升级住宿条件,“每月三四百元的单人间宿舍和工作餐,有效减轻了应届毕业生的生活压力”。此外,公司还为员工提供免费的健身房和瑜伽课等,提升员工的幸福感。
目前,淄博“三年十万大学生集聚***”提前完成。2022年下半年,淄博又有了新目标,力争五年内全市新引进大学生突破20万人。
延续变革创新基因 人与城双向奔赴共同成长
早在3000多年前,齐国开国国君姜太公就提出了“重工厚商”“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定国之策,开启了齐文化“变革、创新、开放、务实、包容”的文化基因,绵延千年塑造形成了淄博这个城市向上、向新、向外的精神内核。
历史上,鼓励自由贸易和减税降费的政策“关讥而不征”“市廛而不税”,招商引资政策“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刍菽,五乘者有伍养”、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环乘之币”均诞生于淄博。“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
近代以来,全国第一辆双层大客车、全国第一家医疗器械生产厂、全国第一条煤烧日用陶瓷隧道窑、全国第一个国营缫丝厂等若干个“第一”构成了辉煌的淄博工业史。
淄博工业门类齐全,全国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9个在这里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工业体系之完备、配套能力之强劲、产业门类之齐全,在国内地级市都属少见。但是,淄博近3万个工业产品中,70%以上属于上游产品、初加工产品、中间产品。曾经,陶瓷、化工、钢铁、矿业等产业中存在不少落后产能,不仅效益差、贡献度低,而且挤占了新动能承载的空间。
近年来,淄博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赋能传统产业,对机械、建材、纺织、医药等产业进行全链条改造,提“高度”、增“厚度”、拉“长度”,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
对于淄博而言,真正能留住年轻人的,不是烧烤,而是城市和个人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谋求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淄博紧盯前沿,布局未来产业,落实山东省“十强产业”行动***,全力发展新经济,打造智联汽车、绿色能源、数字农业、新金融、智慧物流等产业“新赛道”,引领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向高端攀登。这些产业正是更适合青年人才的舞台。
进入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刚满两个月,北京化工大学毕业生丁涵就开始负责燃料电池测试体系建设、购买设备和测试方法开发等工作。他说:“东岳的燃料电池膜是国家氢能战略的关键一环,借助东岳的大平台,我自身也会在专业方面实现更好的发展。”
如今,东岳研发制造的燃料电池膜成为氢能产业的芯片,是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材料。依托氢能产业,淄博形成了完整、自主可控的“燃料电池膜-电堆-发动机-整车”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成为全国五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合作城市。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淄博就业安家落户,不仅助力淄博产业升级,也为城市带来了活力,他们所从事的新业态也成为拉动淄博经济增长的新动力。2022年,淄博“四新”经济投资增长25.9%,消费实现新转变,新兴消费增势迅猛,线上消费表现亮眼,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66.8%。
淄博以“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为宗旨,于2022年成功争创首批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和首批山东省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试点。为此,淄博将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工作列入“十四五”规划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重大工作项目,连续两年写入***工作报告。
为了让年轻人在淄博的生活更舒服,淄博全面提升城市“现代气息”“时尚气质”“活力指数”,打造时尚、活力、绿色的城市环境。一批青年运动场所、时尚项目比赛场地、文化创意场所、绿地等相继涌现。
“年轻人喜欢在相对自由、有品位的公共空间里社交。这里有椭圆形的会议桌、半封闭的单人座、胶囊休息床……不论你是律师、自媒体人,还是独立创业者,在这里既可以工作,也可以休闲放松。”在淄博天空之橙,天空之橙控股(集团)董事长“85后”陈嵩介绍,城市需要服务青年人的时尚空间和时尚产业。旺盛需求带来新商机,正是他从上海回淄博创业的动力。
走进淄博,想象中工矿城市“灰头土脸”的形象荡然无存。灿烂的阳光下,四宝山森林公园里树木蔚然成林,一群鸟飞过山头。昔日满目疮痍的荒山矿坑,如今成为游人如织的休闲胜地。音乐节期间,孝妇河湿地公园的阳光沙滩上,来自五湖四海的乐迷迎着和风在音乐声中沉醉。
从北京回淄博定居的宋彩彩说:“来看看吧,淄博变化太大了,城市建设越来越好,每一条路边都有不同的特色景观,公园也越来越精致。”
淄博被谁带火的
淄博是被淄博市委书记马晓磊带火的。
带火当地烧烤功不可没,用心工作值得称赞,公务员就像是大家庭的管家,他们的头脑思维,以及对这个大家庭的责任心,都决定了能不能为岗位和国家创造价值,所以报考公务员不仅要通过初试和复试,还要经过政审和体检等多项严格的考察才行。
马晓磊,男,***,1968年10月生,山东济南人,1990年7月参加工作,1998年6月加入中国***。1990年7月山东工业大学电子计算机工程系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9年6月山东矿业学院电气工程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淄博烧烤的特色:
小火炉烧烤,就是指每桌都有独立的小烤炉的炭火烧烤,这种烧烤又叫“活烧烤”。一般城市吃烧烤,都是将烤串烤好了端上桌,也就是既食烧烤。正宗的淄博烧烤,每桌必有一个小火炉,上桌的肉串已经烤到半熟,火候由食客自己掌握。
拿两串滋滋冒油的肉串,先裹上蘸料,然后摊在小饼上,手掌握住小饼将肉串攥紧,往后一拉签子,几块肉就这样完整包裹在小饼里面了,再放一段葱叶或者葱白,这么一卷,成就了独一无二的小饼。
淄博烧烤为什么这么火?
“我占到位置了,快过来!”大四学生小孟催促着同学。下午4点半,“老魏烧烤”刚开始营业,顾客已经坐满。不一会儿,等位就到了100多号。“后边的朋友怎么也得等俩小时,换一家吧?”老板开始劝退顾客。 从事烧烤30多年的老魏说他从没想过,淄博烧烤有一天能火成现在这样。
淄博商务局的数据显示,自3月份以来,全市1288家烧烤经营业户日均接待人数13.58万人,主城区张店重点烧烤店营业额同比增长35%左右;主城区周边区县周村、临淄重点烧烤店营业额同比增长20%以上。
“山东Taco”爆火“下午6点店里没肉可卖了”
3月第一个周六的上午,身处南京的互联网上班族,同时也是一名UP主的刘好燃,在粉丝的不断安利下,启程前往淄博。
只为吃上一口小饼卷肉串和小葱的“山东Taco”(Taco为墨西哥卷),早上10点,他赶上了前往淄博的高铁,一路上练习着吃淄博烤串的标准手势。下午2点到淄博,“这是我第一次在一个城市的高铁站看到这么多大学生,还都是为了同一件事而来”。此后,他直奔烧烤店。没想到,一条街的烧烤店,每家店门前都大排长龙。***的是,他遇到了几名济南大学的学生愿意和他拼桌,所以终于赶在傍晚时分吃上了心心念念的淄博烧烤。“我挺享受在这个春日的傍晚,一群人围在火炉前,吃着各式各样的烤串,举杯共饮的感觉。”刘好燃说。
此时,素素正坐在青岛回济南的绿皮火车上,在这节被五湖四海方言填满的狭小车厢里,通过聊天她得知,身边多是去淄博吃烧烤的大学生。素素是淄博本地人,在山东大学读研,从小吃淄博烧烤长大的她,虽然知道老家的烧烤在短***上火了,但看到一车厢的大学生都是要去淄博吃烧烤的,还是感到震惊。
就是这样的“淄博烧烤之旅”,从3月初开始,每天吸引着上万旅客奔赴淄博。
来自国铁济南局淄博车务段的数据显示,3月5日,淄博火车站单日到发旅客4.7958万人次,其中到达旅客2.1655万人次,发送旅客2.6303万人次。到4月1日,这个数据变为到达3.36万人次,发送旅客2.4207万人次。据统计,5.7807万人次为该站近3年来单日到发旅客最高。这一数字变化的背后,很多人可能未曾想过它与“淄博烧烤之旅”有多么紧密的联系。
那个周末,老魏的女婿池光春照旧在店里忙活,不同以往的是,他发现店里的客流量激增。“我们店一直是淄博本地的老客户来得比较多,突然来了好多年轻面孔,不到下午6点,店里就没肉可卖了,冰箱都空了。”
谁也没想到,那个周末只是个开始。池光春说,3月以来,他们店原本一个饭点接待40桌客人的常态被打破,现在增至每个饭点要接待100桌客人,每天最多要卖出1.8万串烤串,接待能力已经触顶。而且,最初新增的客人以淄博周边的大学生为主,之后,不同年龄的客人从四面八方涌来。
如今,淄博烧烤客流激增,串肉的师傅、烧烤的师傅工资也水涨船高,甚至一人难求。在3月份之前,一个熟练的串肉工人,一小时的工费是13元,短短一个月涨到了20块钱。
周末淄博的烧烤店外,正在排队的人或许最为“提心吊胆”,没有人知道哪一刻烧烤店老板会拎着喇叭走出店门,宣布店已没肉的“噩耗”。一位淄博当地人调侃说:“眼看着烧烤店就在自家楼下,但却感觉那么遥远。”“满车厢的大学生,空气中都是孜然味”,有人如此形容过去一个月的淄博。
主打性价比 供需两端双向奔赴
烧烤全国各地基本都有,为什么要奔赴淄博?
在淄博,烧烤炉子、小饼、小葱,被称为烧烤的灵魂三件套,也是其招牌特色。常规的烧烤,都是将串烤好后端上桌,上桌即食。淄博烧烤上桌的肉串则是烤到六七分熟,食客通过独立的小烤炉自己掌握火候。这个小炉子又分为上下两层,下面那一层可以用来加热和烤制,而上面的那层则可以用来保温。炉槽也有讲究,除了炭槽之外,还设计了水槽,用来接住烤串儿滴落的油脂,实现无烟烧烤。
而吃淄博烧烤也有“标准姿势”。
“淄”味很重要,北京青年报记者的邻座小孟示范说:要提前将发面小饼对折,折痕处蘸好酱、芝麻盐、辣椒面,然后掌心摊上小饼,守着小炉子,肉串在上面烤得嗞嗞冒响,火候到了,趁热“撸”进小饼里,新鲜的小葱整段包裹进去,一口下去,碳水的快乐、烤肉的满足、小葱的清新就都有了……
如今这一整套“用手摊饼撸串”的动作,俨然成为了一种社交符号,高频出现在短***平台及去往淄博烧烤店的公交车上。
事实上,早在2020年,歌手薛之谦和大V“乌拉拉”就曾“打卡”淄博烧烤,并冲上热搜。2021年,纪录片《人生一串》播出,在近30座城市的烧烤旅程中,淄博烧烤横空出世,“想吃”的弹幕霸屏。在淄博官方的力推下,“淄博烧烤”的品牌还在央视的《和为淄味》、山东卫视的《至味山东》等节目中频繁露脸。
从“网红顶流”到“网络种草”,各路网红、大V争相来淄博打卡,为淄博烧烤宣传代言,包括大学生在内一众网友则在心中埋下了“一定要去淄博”的***。2023年春季开学以后,大学生们终于可以自由出入校园了,外出游玩需求在春暖花开时节释放。于是,他们组团到淄博吃烧烤,成为一时之景。在“淄博火车站打卡”、自创“淄博烧烤手势”,各种花式打卡引发大学生集体模仿,前往淄博吃烧烤的年轻人自主发朋友圈。
便利的交通和淄博烧烤便宜的价格,也是吸引年轻人的优势所在。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淄博烧烤店肉类的价格基本为1.5元、2元、2.5元,小饼的价格为3-4元/包;交通方面,从济南站到淄博站,高铁大约四五十分钟,二等座票价30多元,如果是大明湖(济南)站到淄博站,硬座1小时3分钟,只需要16.5元。
“好吃,不贵!”小孟告诉北青报记者,她们一行4人一共才花了200多元,加上来回的车费,比在济南下个馆子还要便宜。
此外,淄博烧烤在当地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官方数据显示,当地临淄区金岭***镇年屠宰牛1万头、羊1.5万余头,年销售额达2.8亿元;卷烧烤的小饼则大多出自淄博的周村。在淄博,仅主城区就有近300家店面。
根据天眼查的数据显示,2015至2022年间,淄博年均新增烧烤企业超过331家,2018-2022年呈逐年递增态势,其中,2021年新增454家,2022年新增476家烧烤企业。
淄博烧烤火爆后,淄博公交专门推出21条定制专线,从火车站出来直接坐公交就能去烧烤店。更“贴心”的是,来淄博吃烧烤的大学生,还可以享受住宿优惠——只要是非淄博籍、专科以上学历,来这里吃串的年轻人,半价入住青年驿站;要是还想来找工作的,住宿费用全免。为了让年轻人多玩两天,淄博本地的文旅产品、景区优惠政策也相继出炉。
淄博烧烤出圈背后,是供需两端的双向奔赴。一位网友评论称:“一系列方便游客的举措,不仅抓住了胃、留住了心,更为淄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人气和美誉,也换来了‘真金白银’。”面对网友的点赞,淄博***多个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其实是来不及高兴,“因为更忙了,压力也更大了”。
变“流量”为“留量”“C位淄博”邀约高校学子
处在山东行政版图“几何中心”的淄博,如今因为烧烤站上了“C位”。现象级的传播以及高流量的关注度,对任何城市而言既带来了收获,也面临着考验和挑战,淄博也不例外。而其面临的考验在于,城市能否守住流量密码,将“流量”转变为“留量”。
而淄博的思路非常清晰,就是提供韧性多元的就业机会和惬意美好的市井烟火气。
淄博近现代工业历史已有100多年,曾经这座城市被赋予振兴国家工业的重任,陆续布局数百家炼油厂、化工厂。随着优质***枯竭、要素成本上升、环境压力加大,近年来淄博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1.04万家,化工园区由28个整合为6个,还通过兼并重组、产能置换、搬迁转移等措施,实现了全面出清。
“前些年关停了不少污染企业,一些职工就外出打工了。”淄博出租车司机刘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转型必然带来阵痛。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淄博籍大学毕业生每年返淄就业与到外地就业逆差超过1万名。年轻人、大学生持续流失,抽走了城市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2022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山东省年末常住人口比2021年同期相比减少7.2万。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城市活力的生力军——青年人***就显得格外宝贵。
对此,淄博格外用心。近年来,淄博迭代推出“人才金政37条”“人才金政50条”,建设人才公寓3万套、建成青年驿站39处……特别是“人才金政50条”,对引进的本科、硕士、博士分别给予20万、30万、60万的生活、购房补贴,堪称省内“最强”人才政策。
2022年4月26日淄博宣布提前完成三年十万大学生集聚***,将继续实施“五年二十万大学生来淄创新创业***”。山东大学的淄博籍学子侯乐妍称,她觉得淄博这几年规划越来越好,“我三年研究生读完也会考虑回来发展”。
淄博烧烤出圈后,淄博市委书记马晓磊先后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进行城市推介和青年人才政策宣讲。
“淄博是山东第三个省辖市,央居齐鲁、襟连海岱,是享誉国内外的陶琉名城、化工名城、新材料名都……”马晓磊向两校学子抛出“C位淄博”概念并表示:“个人选对一座城,是幸福;一座城遇到优秀的人,是***。”
现场他向两校学生发出邀约,承诺今年“五一”期间,淄博将对北大、清华在校生实行景区、指定酒店住宿全程免费,希望大家到淄博听韶乐、访聊斋、蹴鞠、品鲁菜。
五一前后淄博将举办“淄博烧烤节”,“淄博烧烤”或将再登热搜,成为了解淄博的入口。淄博市委书记马晓磊,在多个场合以淄博烧烤为契机,将人才、技术***向这个城市对接。“我相信有年轻学生以及青年人和这座城市的双向奔赴,淄博的未来就会更加灿烂。”马晓磊说。
“能火多久我不知道,但重要的是别让客人觉得不好。”池光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