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民间故事锁阳绝阴
明朝末年,上喻镇叫余氏的女子嫁到胡家后生下了两个女儿,姐姐胡巧儿天生跛脚,左边半张脸还有一块青色的胎记,妹妹胡萍儿不仅容貌绝佳,身材也凹凸有致,两姐妹一丑一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因相貌丑陋,胡巧儿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太大的期盼,附近十里八乡甚至没有一个男子愿意上门来提亲,倒是妹妹胡萍儿因容貌绝佳,家里的门槛都快被媒婆给踏平了。
不过胡萍儿眼光可非常的高,一般年轻后生她也是瞧不上,哪怕隔三差五都有媒婆上门来说亲,如果对方的条件达不到胡萍儿的要求,基本上就直接给拒绝了。
这天,胡巧儿从河边挑着一担水回家,刚刚进门就看见一个媒婆在给母亲余氏提及成亲的事情,胡巧儿也没太在意,这种情况与她没太大关系,媒婆都是冲着妹妹来的。
胡巧儿提着水桶刚把水倒进水缸里,母亲余氏就走了过来。
看着女儿胡巧儿的丑脸,眉头一皱,她这个女儿勤快是勤快,可就是天生残疾,这都二十几岁了还无人来提亲,她也是非常的着急。
不过今天吴媒婆给她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湾子塘村有一男子瞧中了胡巧儿,便托媒婆上门提亲,这让余氏内心松了一口气,胡巧儿总算能够嫁出去了。
余氏对胡巧儿道:“先暂时别做了,湾子塘村赵家汉子赵贵上门来提亲了,不是***妹,他相中了你,你收拾收拾一下,我让吴媒婆选一个良辰吉日,你便可以出嫁了”。
胡巧儿闻言一惊,她原本以为媒婆上门是给妹妹提亲的,没想到提亲的对象却换了自己,这让她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想了想后,胡巧儿问道:“母亲,敢问这公子年约几何?”
胡巧儿有些害怕又有些期盼,害怕对方的年纪太大,能够娶自己的哪里还有年轻后生?多半是年纪很大的男人了吧!
可她又有些期盼,哪个少女不怀春?
她知道自己的条件差,哪怕对方有些瑕疵她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在这个家里她本就不受母亲待见,如果能够嫁出去到也算落了个清静。
余氏撇撇嘴道:“赵贵已经五十有六,你也别嫌弃他老,他要不是刚刚死了妻子,如何能够娶你为妻?”
“还有我告诉你,赵贵已经有一女,你容貌如此丑陋,这么多年了能够有人来提亲已经是烧高香了,你也别挑!如果他妻子没死,这等好事还轮不到你呢!”
“这件事我已经同意了,给你说只是让你有一个准备”。
胡巧儿闻言心里咯噔一下,她没想到母亲竟然同意了这门亲事。
她如今才二十岁刚刚出头,而对方已经五十有六,让她嫁给年纪如此大的男子,这不是把她往火坑里推吗?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既然余氏已经答应了媒婆,胡巧儿也没办法反驳,只能按照母亲余氏的要求梳妆打扮了一下,并穿上了她这辈子梦寐以求的红妆。
衣服并不豪华,余氏只给她买了几尺红布,随意做了一件喜服。
成亲那天,男方找来了几个轿夫和一顶娇子,接上胡巧儿后便往湾子塘村抬去,直到成亲的前一天,胡巧儿都没有见到赵贵。
听说赵贵又娶新媳妇,村里的人都跑过来看热闹,村里面难得有一件喜事,特别是赵贵都五十几岁了还娶妻,这可让很多人好奇得很。
他们听说赵贵花了一头小猪作为聘礼,娶到了一个跛脚女子,还听说此女奇丑无比,左脸上还有一块大青斑呢!
以他这个年纪,确实也只能娶这样的女子,但凡年轻一点谁愿意跟一个五十几岁的老头呢?
胡巧儿从花轿上下来后,看热闹的人见她走路一瘸一拐的,顿时哄笑起来,对胡巧儿指指点点好不热闹。
对于这些闲言碎语,胡巧儿已经见怪不怪,或者说她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议论,对这些并没有特意放在心上,吴媒婆到也勤快,搀扶着胡巧儿来到赵贵家,并在众人的见证下完成了成亲该有的仪式。
胡巧儿原本以为自己能够安定下来,赵贵虽然年纪大了,但只要安心过日子,这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成亲后没多久,胡巧儿便有了身孕,第二年产下一女,让胡巧儿欣慰的是,女儿并没有遗传她脸上的青斑,这让她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明朝末年,天灾人祸不断,关外皇太极经常带领士兵侵扰关内,很多人都难以活到六十岁以上,像赵贵这种年纪的人已经属于高寿,晚年娶妻,他对胡巧儿的确不错。
胡巧儿也因此过了两年无忧无虑的日子,可谁也没想到,在她成亲后的第三年,丈夫赵贵上山***药时不小心跌落山崖,丢掉了性命。
胡巧儿这才新婚三年,又落得了寡妇之名。
赵贵先前有一子名叫赵大柱,在赵贵死后,赵大柱便把房子给收了回去,胡巧儿只能带着女儿住了村外的破庙,家里没有了顶梁柱,这日子也过得愈发苦楚,甚至连麦糠野菜也不能保证顿顿都能吃上。
想着女儿还小,胡巧儿便带着女儿回了娘家。
母亲余氏见女儿回来,并没有给什么好脸色,对于她来说胡巧儿现在就是一个累赘,或许当初她嫁出去的时候,还没有那一头猪的价值来得大一些。
不过终究还是自己女儿,余氏也没有拦着家门不让进,可胡巧儿住了没几天,就听见妹妹与母亲余氏诉苦,她说道:“母亲,姐姐这次回来又不知道住多久,如果有人上门提亲见家里住着一个寡妇,这岂不是晦气吗?”
胡巧儿的这个妹妹,对她的态度一直都不是太好,家里的事物从小都是胡巧儿一人做,妹妹胡萍儿就是那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就连穿衣吃饭也要她伺候,自从她嫁给赵贵后这件事便落到了母亲余氏身上。
这三年过去,来提亲的人不少,可胡萍儿眼高于顶,来了不少媒婆登门拜访,可就是没有她满意的。
如今年纪越来越大,她也开始着急起来,姐姐回来后她更是觉得有些触霉头,一个寡妇如何与她这未出阁的黄花大闺女相比?
胡巧儿听到妹妹的话后,心里暗自神伤,便连夜带着女儿离开了家里,回到破庙独自居住。
吴媒婆是一个心善之人,胡巧儿如今的遭遇与她也有一些关联,知道胡巧儿无处可去后,便带了一些银两和粮食找到胡巧儿,愧疚道:“这件事是我唐突了,如果我没有给你介绍这门亲事,如今你也不会落到如此,这些东西还请你收下”。
胡巧儿摇摇头道:“吴媒婆,这件事不怪你,要怪就怪我的命苦,这些东西可使不得,你还是收回去吧!”
吴媒婆见此,略微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件事还真是我的错,你别管了,我再给你说一门亲事,这次保证没有其他意外……”。
吴媒婆说完,便急匆匆地走了。
胡巧儿见状只能无奈摇摇头,她之前相貌丑陋都无人来提亲,如今又是寡妇,还带着一个不到两岁的女儿,如何还有人看得上?
吴媒婆留下的银两胡巧儿并没有占为己有的意思,她从中拿出来了一部分,准备去城里做点儿生意,继续留在这破庙里连女儿都养不活。
胡巧儿打定主意,等赚了钱,吴媒婆带来的这些东西一定都尽数归还。
拿着吴媒婆给的银两,胡巧儿先是去县城里找了一个住处,湾子塘村距离县城并不是太远,早前胡巧儿也来过几次。
安顿好住处后,胡巧儿去集市买了一些豆子,她准备做点豆腐去卖,这些事情她在家里都做过,做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
等一锅豆腐出炉,便推着独轮车来到集市吆喝着卖。
一间酒楼上,两名翩翩公子正在喝酒,席间,两人正高谈阔论着,其中一人道:“莫兄,如今人已经离去了,你也莫要如此悲伤,你我好不容易得到了举人的身份,明年进京赶考可不能因为这件事而坏了期限”。
原来,这喝酒两人竟然是最近新晋的两个举人,一人叫姚城,另外一个叫莫生。
这莫生在半个月之前失去了妻子,整日以酒浇愁,这让作为好友的姚城都有些于心不忍了。
莫生道:“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可这心里实在有些不得劲,这家里总要有一个女主人吧?要不然怎么管理这个家”?
姚城笑道:“我当是何事呢!莫兄,要不我给你介绍一个女子?保证也是好生养的”。
莫生刚想摇头拒绝,可忽然见他愣神了,一双眼睛紧紧地盯着窗外,旁边的姚城见状,还以为他看到了什么,便顺着目光看去。
只见在拥挤的集市上,一个身着破旧的女子背着一小孩,手里推着一辆独轮车,正吆喝着卖豆腐,此女一瘸一拐,独轮车也不是太稳,她的左脸颊上还有着一大块青斑。
姚城见状,不由得感叹道:“此女子真乃君子也”!
如此女子他还真是第一次见,当真非常的稀奇,莫生对姚城所言非常的认同,附言道:“如此女子不仅可以称之为君子,还可以称之为奇人”。
莫生说罢!便起身离开了酒楼,姚城也跟着走了出去,当他来到胡巧儿独轮车前面时,先是在旁边打量了片刻,见胡巧儿做生意不仅非常的有诚信,豆腐份量十足,便走上前说道:“这些豆腐都卖给我吧”!
胡巧儿闻言,这才抬头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年轻公子,有些迟疑道:“这位公子,我这豆腐还多着呢!豆腐的吃法虽然很多,但公子一下子买这么多回去能吃得了吗?如果吃不了这么多那岂不是浪费”?
莫生直接拿出一把碎银子,说道:“这些应该够了吧?”
胡巧儿见状急忙摇摇头:“这豆腐又不是什么值钱物件,只需十文钱即可”。
“我知道公子有钱,可也不能这般大手大脚的呀!你这样有多大的家产都得没了”。
莫生一向对钱财没太大的观念,此时见胡巧儿这样说,心里顿时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想法,他本来是见胡巧儿可怜想帮帮她,可现在他的心思却活络起来。
胡巧儿见莫生发呆,便微微一笑,从莫生手里拿走了一枚最小的银两,并又给莫生找了剩余的钱财。
说道:“这一块豆腐应该够公子一家所需了,这里是找公子的钱,您请收好”。
胡巧儿样貌虽然丑陋,可刚刚的那一笑却让莫生有些发呆,这种纯粹的笑他还真没瞧见过。
并且胡巧儿做生意的想法也让他意外,做生意的还怕客人买得多了?这倒是很有趣,提着豆腐,莫生对旁边的姚城说道:“姚兄,你觉得此女如何”?
姚城想了想道:“容貌虽然丑陋,但为人很好,真是一个奇女子也”。
莫生点点头,他也是如此想的。
做了这豆腐生意后,胡巧儿拮据的生活逐渐宽裕起来,那吴媒婆也不知道从哪里知道胡巧儿住处,便又寻上门来。
这一刚刚进门,便急忙道:“哎呦,可真让我好找,这次我可给你带来了大喜事,城里莫家公子前不久刚刚死了媳妇,莫家老太奶现在需要一个冲喜之人”。
“而且你知道吗?昨天莫公子来找我,说是让我来寻一个脸上有青斑,腿脚有些跛的女子,我这一打听,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这不就是说你吗?”
“人家莫公子可看上你了呢!”
胡巧儿闻言愣住了。
自己这样的条件竟然有人看得上自己?还特地找吴媒婆打听自己的消息?
她以为吴媒婆是逗她开心,便道:“吴媒婆,我知道你想为我找一个可依靠的人,可我现在这样子哪里还有人瞧得上我?如今我已经找到了活计,你也不用太担心我了”。
吴媒婆摇摇头道:“怎么不会?人家莫公子便是在集市上瞧见你呢!还给你买了一块豆腐,这件事我通知你了,你早点准备准备,这可是大好事”。
胡巧儿闻言愣住了,她忽然想到了前几天在集市上的那名年轻男子,心里不由得有些愕然起来。
吴媒婆什么时候走的胡巧儿都不知道,她的脑海里尽是莫生的容貌,直到女儿的哭声响起,这才把胡巧儿从幻想里拉了出来。
看着女儿,胡巧儿微微叹了一口气,她这个样子如何配得上别人呢?
胡巧儿这边没信心,妹妹胡萍儿那边却有些嫉妒胡巧儿。
也不知道是那个多嘴的媒婆,把莫生想娶姐姐的事情给传了出去,这段时间余氏家长期有媒婆登门来提亲,胡萍儿自然也知道了这件事。
屋内,胡萍儿对母亲余氏哭诉道:“母亲,姐姐这也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那莫府的莫公子竟然要娶姐姐为妻,这怕不是糊涂了”。
余氏也很不理解,莫府有钱有势,那莫公子还是举人,这等身份他们一辈子都高攀不起,可现在却听别人说莫公子要娶自己那寡妇女儿为妻,这可让余氏很是纳闷。
胡巧儿不仅跛脚,一张脸也是非常的丑陋,现在还是寡妇带着一个女儿,这让她实在有些想不通,听说那莫公子虽然死了妻子,可怎么说也轮不到胡巧儿啊!
想了想,余氏脸色一狠,说道:“你姐姐可配不上这莫公子,你且听我一言”。
说罢!余氏便在胡萍儿耳边小声说了起来,让胡萍儿听得忍不住频频点头,脸色变得逐渐兴奋起来。
再说胡巧儿,吴媒婆给胡巧儿说了这件事后没多久又送来了大红喜服,定下良辰吉日后,以及一大堆的聘礼,这些都是莫府给胡巧儿准备的。
胡巧儿想要拒绝,可吴媒婆的态度坚决得很,东西送到了,这是她的心意,至于胡巧儿愿不愿意这就是她的想法了。
时间一晃而过,等到了良辰吉日这天,莫生带着轿夫人马来到胡巧儿住处,把胡巧儿给接上了轿子。
余氏也跟着忙前忙后张罗着,看着带着头盖的新娘,她的一张脸满是笑意。
莫府此时也是披红挂绿,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等莫生回来,在媒人的主持下,莫生与胡巧儿完成了成亲仪式,并送入洞房。
夜晚!当莫生送走了亲朋好友后来到了婚房内,旁边的丫鬟递上秤杆,莫生有些忐忑地揭开了胡巧儿的头盖。
可当他看到头盖下那张绝美的脸时,顿时后退了三步,惊呼道:“你是谁”?
头盖之下的女子竟然不是胡巧儿,而是胡萍儿。
原来,胡萍儿嫉妒姐姐能够找到如此好的人家,心里顿时有些不舒服起来。
姐姐容貌丑陋,自然是配不上莫生的,自己容貌绝佳,也只有自己才能嫁入莫府。
余氏也不想大女儿就这样嫁入莫府,于是便心生一计。
她以帮忙的借口来到胡巧儿住处,暗自给胡巧儿灌了***汤,让妹妹胡萍儿穿上了莫府送来的喜服,以一招移花接木的手段欺骗了所有人。
余氏认为,只要那莫生见到了胡萍儿那绝美的容颜,自然会幡然醒悟。
况且,只要拜堂成亲入了洞房,那莫生就算有嘴也说不清了,到时候他也只能捏着鼻子认可这件事。
余氏自认为这个***完美无缺,莫生只要不是傻子,肯定不会把这样一个娇滴滴的大美人放在一边,到时候水到渠成后就没有胡巧儿什么事了。
真是打得一手好算计。
莫生懵了,他原本以为头盖之下的人会是胡巧儿,没想到却变了人,此女子虽然貌美异常,可始终不是他心仪之人。
胡萍儿道:“公子恕罪!胡巧儿是我姐姐,我也一直仰慕公子才华,姐姐早年亡夫不肯再嫁,我只能替代姐姐嫁给公子您”。
“如今我们入了洞房,便也是夫妻了”。
莫生一脸的郁闷,事情发展到这样他又能怎么样?如胡萍儿所说他已经与其拜堂成亲,如今在名义上已经是夫妻。
胡萍儿容貌身段都很好,可她始终不是莫生想娶之人,便冷冷道:“就算你姐姐不愿意嫁给我,我也没想娶你,你自己休息吧”!
莫生说完,便开门离开了。
莫生离开后,胡萍儿眼里露出一丝阴狠之色,一把推到了旁边花瓶,怒道:“凭什么?我比她漂亮,我身材比她好,为什么你都不瞧上我一眼?给我提亲的人多了,难道我还配不上你”?
莫生听到屋内的动静,微微摇摇头。
这件事可麻烦了,他该如何处理这件事呢?难道就这样听之任之?默认了这件事情?
对莫生来说,这显然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第二天莫生找到吴媒婆,并把这件事说了,吴媒婆也是大吃一惊。
惊诧道:“公子,我可没骗你,巧儿我给她已经说过了一次亲,这胡萍儿是她的妹妹,上门提亲的人不少,可她的眼光很高,我没想到她竟然做出这种事情”。
莫生道:“这不怪你,只怪我事前没安排好”。
吴媒婆道:“如今这件事已经这样了,公子你是何想法?”
莫生道:“巧儿容貌虽然有些欠缺,但我这人注重的并非是外貌,而是她那一颗真诚的心,如今巧儿并无再成家之意,我也无意娶她妹妹,这可让我有些难办”。
胡巧儿不想在成家,胡萍儿容貌虽美,但并非他心仪之人,让他与之共度余生,可实在有些难为他了。
吴媒婆也是非常恼怒,余氏之前的做法就让她很不满意,如今为了小女儿的幸福却做出这种事情,真是不知廉耻。
想了想后说道:“公子,我这里有一办法,可让胡巧儿回心转意,并解决公子目前的难题”。
莫生大喜,急忙道:“是何办法”?
吴媒婆俯身到莫生的耳边,把办法说了出来。
新娘变了人的事情很快就传了出去,这件事很快便成为了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毕竟这件事实在有些离奇,丑媳妇变成了貌美娘子,这本应是大喜事,可莫生一直高兴不起来。
站在外人的角度来说,莫府这是被耍了。
而莫生在成亲后一直没和胡萍儿圆房,胡萍儿原本以为莫生迟早有一天会回心转意,可就在成亲后的第二个月,莫生便一病不起。
莫生病倒后没多久就撒手人寰,胡萍儿竟然成为了一个寡妇。
消息传到胡巧儿这里后,她先是一呆,吴媒婆道:“巧儿,自从莫生与***妹成亲后他一直茶不思饭不想,如今他的离去,与你多半是有些关系的”。
胡巧儿也没想到,莫生竟然如此思念自己,甚至还因思念成疾断送了性命,这让她有些不知所措,内心的坚持一下子断裂了。
当晚,胡巧儿连夜缝制了一件衣裳和一双鞋,抱着东西来到莫府。
也不顾他人的目光,打开莫生的棺材,给他穿上了自己做的衣服和鞋子,做完这些后,胡巧儿便趴在棺材上哭了起来。
她是真的没想到,自己这一生竟然还有爱自己的人,如今莫生离去后,她的心一下子空了起来。
直到现在胡巧儿才知道,原来她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喜欢上了莫生,她执意不嫁,只是内心的自卑而已,认为自己配不上莫生。
哪怕知道了妹妹替代自己,胡巧儿也没太多的怨恨,莫生这种翩翩公子,也只有妹妹才能配得上。
可如今,胡巧儿后悔了,她后悔自己没抓住莫生对她的情意。
胡萍儿看着姐姐如此,嘴角一撇,讥讽道:“真是情真意切呀!人都死了哭有什么用”?
胡巧儿没在意,一心一意陪伴莫生走了最后几天,待完全安葬后,她才离开莫府。
时间一晃,一年过去。
这天,莫府前面的街道忽然来了俩个衙役,拎着一张圣旨宣读。
两人刚刚宣读没多久,就有两人骑着高头大马来到了莫府前面,其中一人道:“莫兄,没想到这次你还是技高一筹,博得了榜眼,兄弟我就只得到了一个探花”。
这两人竟然是莫生和姚城。
莫生笑道:“姚兄,你这话可有些炫耀啊!谁不知道你生得比我好看?这探花我还想要呢!”
姚城哈哈一笑,说道:“兄弟你还是赶快去处理家事吧!兄弟我先走一步了,你可够麻烦的”。
莫生与姚城拜别,扭头看向莫府,眼神复杂。
原来,一年前莫生听了吴媒婆的话,上演了一场好戏。
吴媒婆认识一个老道,请这老道出山后给莫生种了锁阳绝阴术,这锁阳绝阴术可以锁住莫生的一口阳气,让他出现***死状态。
***死后隐绝阴气,以此瞒天过海。
以此来看胡巧儿与胡萍儿两人对他的态度如何,以此来判断谁才是他一生一世需要陪伴之人。
莫生借助锁阳术***死,入葬后姚城立即安排人把莫生给挖了出来,带着莫生的躯体重新找到了老道,并帮助解除锁阳术,让莫生得以重新复活。
莫生拜谢老道后,便与姚城一起去京城参加最后一次考试,此次科举两人都得到了不错的成绩,分别拿到了一个榜眼和一个探花。
家里的事情,莫生也没落下,通过安插的眼线莫生知道了很多事情,如今他回来,就是要处理这些事情,并完成他这一年多以来心心念念的事情。
莫府,一间房间内,一名男子道:“萍儿,下次我们换一个地方可好?天天这样我有些害怕”。
胡萍儿道:“瞧你那胆子,你是害怕那老太婆还是怕那已经死了一年多的莫生?我都不怕你怕什么”?
“等我把那老太婆熬死,这莫府还不就是我们的”?
胡萍儿,在莫生死后也不安分,开始嚷嚷着要分家产,更是勾结他人分刮莫府财产,得幸亏莫生的母亲陈氏非常的强势,这才得以保住了大半家产,并把家里的房契地契都悄悄转移了其他地方。
后来陈氏发现,家里的财产早就被转移了部分,房契地契这些很多也都是***的,正当陈氏疑惑时,她收到了莫生秘密寄回来的信,得知事情的真相后,她对胡萍儿更是不管,放任自由了。
胡萍儿也不敢下手,她得知道这些房契地契在哪里,要不然就算陈氏死了,也有莫家其他人来接手,还轮不到她这个半路嫁过来的人。
就在胡萍儿与屋内男子商量着事情时,大门忽然被撞开,一对衙役冲了进来。
当胡萍儿见到莫生的那一刻,如同见鬼一般惊慌失措,不可思议地问道:“你是人是鬼”?
莫生怒道:“当人是人”!
之前胡萍儿移花接木,拜堂成亲后他没有理由休掉她,如今胡萍儿勾结他人,正好给他抓住了把柄,几个衙役上前锁住了两人,并立即押送至衙门等候发落。
侵占莫府家产,勾结他人,胡萍儿的结果可想而知。
处理完家里的事情后,莫生直接给胡萍儿一纸休书,经过县太爷审判,胡萍儿最终被侵猪笼而死。
至于胡巧儿,在得知莫生死而复生,还做了大官后也是惊诧异常,当她得知事情的前因后果后,也终于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
这一次,胡巧儿没有再逃避,大大方方接受了莫生的提亲。
婚后,两人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而莫府也在胡巧儿的操持下越发红火起来。
不仅把家里管理得井井有条,还给莫生赢下了不少好名声,百十年过去后人依然津津乐道。
有时候,不能从表面看问题,内心美才是真的美,善良者终会得到善待。
锁阳为什么这么出名
锁阳是一种很好的中药。
它有如下功能:1.肾阳亏虚,精血不足,阳痿,不孕,下肢痿软,筋骨无力
常与肉苁蓉、鹿茸、菟丝子等同用,如《丹溪心法》虎潜丸;用于肾虚骨瘦,筋骨痿弱,行步艰难,可与熟地、牛膝等同用。
2.血虚津亏肠燥便秘
可单用熬膏服,或与肉苁蓉、火麻仁、生地黄等同用。
如《本草切要》治阳弱精虚,阴衰血竭,大肠燥涸,便秘不通,即单用本品煎浓汁加蜜收膏服。
关于锁阳还有许多传说故事。
锁阳传说篇故事之一
相传成吉思汗征战至河西走廊,突发恶疾,生命垂危。
冬至夜,大汗已就寝,突觉耳畔嗖嗖来风,睁眼时面前一片光亮,一位白发老者飘然而至。
老者告诉他此病唯九头神药可治,成吉思汗正欲从榻前起身,留住老翁,然而全身乏力,不能动弹,原来刚才是梦境。
随营将士遍地搜寻,奋战21昼夜,终于在三九第三天在锁阳城***得九头锁阳一根。
食后昏睡三日,醒来病痛全无。
从此,民间流传三九三的锁阳能治百病,锁阳能逢凶化吉,镇宅避邪,婚嫁、寿诞、节庆更盛行以锁阳为贵重礼物互赠。
神秘的锁阳和古老传说 一样经久不衰,因而拥有锁阳不仅能带来好运,更是一种尊荣的体现。
锁阳传说故事之二
初唐时,太宗李世民命太子李治和名将薛仁贵远征西域,兵临苦峪城城下,一举攻克此城。
不料,却被哈密国元帅苏宝同大军层层包围,虽经苦战仍不能突破重围,只能固守待援,苏宝同一看不能即刻取胜,便下令断绝上流水源、逼河改道,使锁阳城一带的田园荒芜,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
将士饥寒交迫,不少死于非命,这使士气大为削弱,大军即将崩溃。
在此紧迫之际,一名饿倒在地的士兵意外地发现雪地中有一处土地既不积雪,也不封冻,随即往下挖去,竟惊喜地看见一个肥满的根块。
此根块便是锁阳,食之甜涩相宜 ,顿觉精神倍增。
薛仁贵闻讯即令全军将士掘而食之,一时间,三军将士精神振奋,骁勇异常,力破重围,追敌千里,为朝廷屡建奇功。
天子李世民闻奏,因锁阳救军有功,遂将苦峪城赐名为锁阳城。
太宗赐名后,锁阳城名声雀起,特在城东北方向修建一处塔而寺。
意借佛祖保佑***强盛不衰,黎民百姓平安吉祥。
锁阳城遂成为边陲重镇,鼎盛时期有居民四十多万人,城的规模达20万平方公里。
随着历史的变迁,锁阳城的繁荣在今天已不复存在,但其宏大的规模,神奇的建筑虽经千年风霜,仍然清晰可见。
锁阳发现在那个朝代
锁阳,可考证的发现朝代至少在元代,或早于先秦。
元末明初人陶宗仪所著的有关元朝史事的札记《南村辍耕录》中,曾记载“锁阳生鞑靼田地,野马或与蛟龙遗精入地,久之发起如笋,上丰下俭,鳞甲栉比,筋脉连络,绝类男阳。
或谓里之 *** ,就而合之,一得阴气,勃然怒长。
功力百倍于苁蓉也。”而成书于公元 1578 年的《本草纲目》,明代的李时珍更加详尽的描述了“锁阳出肃州”。
本草纲目》第二册729页记述锁阳,"甘、温、无毒。
大补阴气,益精血,利大便。
润燥养筋,治痿弱。
"《本草求真》也曰,“锁阳,本与苁蓉同为一类,凡阴气虚损,精血衰败,大便燥结,可用此以啖,并代苁蓉,煮粥弥佳。”
《中国药典》认为锁阳被发现的年代更早,内记有“关于锁阳,先秦就有文字记载,汉代始入药,为历代名医名案所珍重”。
但锁阳“先秦有文字记载,汉代始入药”的观点,并无可靠的历史记录或其它依据做支撑。
锁阳是补阴还是补阳 锁阳是热性还是凉性
锁阳是一种补肾的食材,对于肾虚、肾气不足的人士可以建议服用,效果显著。那么,锁阳是补阴还是补阳?锁阳是热性还是凉性?
锁阳是热性还是凉性
无论锁阳还是肉苁蓉都是温阳补肾的药物,药性都是温热的,如果严格来讲肉苁蓉的温热性还比锁阳更强烈一些。
锁阳味甘、性温、无毒。归脾、肾、大肠经。其名源于药用功效——“锁住阳气,长盛不衰”,故锁阳能补肾润肠、治阳痿、尿血,是大补阴气、益精血、利大便、治痿弱之佳品。
锁阳是补阴还是补阳
锁阳在补肾助阳方面有很好的疗效,但它不同于其他的补肾药。锁***有补阴扶阳、虚实兼治、男女通用的特征,能够调节阴阳平衡,阴虚补阴,阳虚扶阳,遇虚则补,逢实则泻,因此适用范围非常广,可用于肾阳虚、肾阴虚或者阴阳两亏所引发的各类病症。
锁阳的食用方法
锁阳炖羊肉
材料:锁阳3钱,生姜3片,羊肉半斤,香菇5朵。
做法:先将羊肉川烫,香菇切丝,再将锁阳、生姜放入锅中,大火滚后,再用小火慢慢熬炖50分钟,至羊肉熟透后,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此道药膳对于妇女不孕症、身体虚寒、冬天手脚冰冷,男性性功能障碍、肾虚阳痿、气血不足,或体虚造成大便燥结,皆可改善体质。阴虚火旺、拉肚子,或体内有实热便秘者不宜食用。
锁阳壮阳粥
来源;民间方
材料:锁阳10克,精羊肉100克,大米100克。
做法:
1、将羊肉洗净细切。
2、先煎锁阳,去渣,后入羊肉与米同煮为粥。
用法:空腹食用,大便溏泻及***者慎用。
功效:温阳补肾,适用于平素体阳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阳痿、老年便秘等症。
食用禁忌
1、阴虚火旺,脾虚泄泻及实热便秘者禁服锁阳。锁阳长期食用,亦可致便秘。
2、泄泻及阳易举而精不固者忌锁阳。《本草从新》
3、大便滑,精不固,火盛便秘,阳道易举,心虚气胀,皆禁用锁阳。《得配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