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一味奇妙的中药抗病毒抗过敏抗肿瘤抗惊厥用对效果良好
在古今中医对中药的运用中,有一些中药,一出场就注定传奇。比如,备受医圣张仲景喜爱的“桂枝”,便是如此。在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桂枝的使用频率是很高的,由于它是被誉为“群方之冠”的桂枝汤的君药,因此,桂枝在张仲景时代,是一个炙手可热的经典良药,堪称是群方谱中的亮点所在。
然而,它的流传,却经历的十分曲折。宋代名医许叔微不无感慨地说,“桂枝独冠其首,今人全不用”。究其原因,都因王叔和一句“桂枝下咽,阳盛则毙”,让很多后世医家不敢使用桂枝。王叔和是第一个整理《伤寒论》的古代名医,对传承医圣学术厥功至伟,还创立了《脉经》,第一个把脉学从学术地位上升到学科地位,对中医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的一些观点却影响了后世一千多年,比如“脉理渊微,其体难辨”,这给脉学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又比如“桂枝下咽,阳盛则毙”,这给桂枝的运用带来了无限阻力。真可谓是“成也叔和,败也叔和”。
桂枝不仅流传的十分曲折,对于它的品名也是历来备受争议。早在《五十二病方》里就提到了“桂”这种中药,在《神农本草经》中提到了“牡桂、菌桂”两种,在《名医别录》中,“菌桂、牡桂、桂”三种。然而,这些经典著作里,都没有名正言顺的叫桂枝,但是医圣张仲景不仅运用了桂枝之名,还以它为君药,创造了桂枝汤,还是仲景诸方的“群方之冠”。这不禁让人感到疑惑,为什么张仲景前后都没有桂枝之名,却唯独张仲景使用了,这个学术传承究竟从何而来?从天而降吗?显然不是。
当代著名的本草学者王德群先生曾说,“牡桂与菌桂都来源于肉桂,它年幼之体处在生长过程中,自身防御之物与生长之精华须同时具备,这正是‘牡桂’功效所指,也是张仲景《伤寒论》中桂枝之用也”[1]。所以说,并不是《神农本草经》没有记载桂枝,而是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是桂枝的原植物,而张仲景在治病的过程中,发现了牡桂的嫩枝有着良好的作用,便将它称作“桂枝”了。
就从目前的文献考证来讲,医圣张仲景应该是中医史上正式将牡桂的枝条命名为桂枝的第一人,而作为本草典籍,最早命名桂枝的却不是《神农本草经》,也不是《名医别录》。有学者对古代文献做过考证,认为唐以前“桂”类药物品种多,以“桂、菌桂、牡桂”为主,但唐朝以前未对三桂作出明确区分,关于其形态记载甚少,但可以明确的是,“桂枝”之名首次出自唐代的《新修本草》[2]。
那么,这个桂枝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不去看古代医典,就单纯从现代的药典和中药学的角度去看,它的主要作用是“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再回归古典本草,桂枝的作用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已经记载的比较详细了,而清代名医邹澍,对它也归纳为六点,分别为“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其实现代归纳的更多点,也都是在这六点的基础之上进行拓展的。
无论是清代名医邹澍归纳的六点,还是现代药典总结的四点,这些都只是一个基本概述,对于桂枝的临床功效,有医者对它做过详细的归纳总结,认为桂枝主要有八大作用,也就是“解肌和表,通阳散痹,化气利水,补虚和营,扶阳补阳,活血行瘀,下气平冲,温化痰饮”;不仅如此,桂枝外可直达皮毛肌肤、四肢百骸,内可收温煦五脏六腑之功[3],可以说是一味非常好用,且相当牛耳的中药。
既然桂枝这么好,为什么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些医家都不爱使用桂枝呢?不仅仅只是因为王叔和的一句“桂枝下咽,阳盛则毙”,还有就是医圣张仲景给桂枝汤提到了三个禁忌(也就是“桂枝汤三禁”),分别是《伤寒论》的第16条(发热汗不出,不可与之)、第17条(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和第19条(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医圣谆谆教诲,“常须识此,勿令误也”,所以后世医家嫌麻烦,干脆不用。再者,还有医家认为,桂枝在“春夏二时为禁药”。由于这些问题,导致后世医家对桂枝可谓是“又爱又恨”,想用这不敢用。
但是随着后世医家逐步对桂枝及桂枝汤的深入研究,也逐渐认识到桂枝的独到之处,而且,现代药理学也对桂枝进行了深入探索,发现桂枝这味中药,拥有十分强大的药理作用。药理研究表明,桂枝具有解热、镇痛,镇静、抗惊厥,抗炎、抗过敏,抗菌、抗病毒等作用,还能改善心功能,增加冠脉流量,还有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功能等作用,还有利尿、利胆以及抗肿瘤、抗凝血等药理作用[4]。不得不说,桂枝这味中药,如果真像许叔微所说的“今人全不用”的话,那可真是埋没了这味沧海明珠啊!
桂枝作用强大,现代临床应当扛起大旗,将桂枝的运用发挥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世人皆知,中药不传之秘在于量,桂枝也是,如何将桂枝这味中药运用的出神入化,关键还是要掌握剂量的火候。有医者对桂枝的用量,进行过归纳总结,得出的经验是,桂枝的常用量多为6~30g[5]。不过在临床中,桂枝的妙用,也要根据疾病、证型、症状进行综合选择,选择最佳的用量,选择最佳的搭配。
桂枝在治疗汗证、咳嗽、瘾疹、紫癜腹痛、过敏性紫癜、痛经、更年期综合征、斜颈、遗精等疾病的时候,多与白芍、葛根、附子、黄芪等中药搭配,常用剂量为9~30g;桂枝在治疗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霰粒肿、银屑病、痹症、腰腿疼、胸痹、坐骨神经痛、足跟痛、重度怕冷、习惯性便秘、臂肌痉挛、痤疮、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等病的时候,多与茯苓、桃仁、牡丹皮、麻黄、附子、细辛、乌头、吴茱萸等中药配伍,常用剂量为6~30g;桂枝在治疗水肿、寒湿腰痛、肝癌腹水、尿潴留、痿证等疾病的时候,常与茯苓、泽泻、黄芪、白术、薏苡仁等中药配伍,常用剂量为9~30g;桂枝在治疗睡眠障碍、精神分裂症夜寐不安、老年性痴呆等疾病的时候,常与龙骨、牡蛎等中药配伍,常用剂量为6~15g[5]。
一般来说,桂枝在临床运用的时候,安全性还是蛮高的。相关研究表明,桂枝在临床运用的安全范围较广,常用剂量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但也应注意其不适用人群,因为桂枝辛温助热,容易伤阴动血,因此,凡是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另外,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6]。总体来说,桂枝作为《伤寒杂病论》群方第一药,医圣张仲景都对它爱不释手,但凡临证用对效果良好;更何况现代药理发现它拥有的强大作用,因此,它在今后的临床中,应当将它的中药性能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王德群.神农本草经图考[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2]袁盼盼,袁玲,袁代昌,等.桂枝的本草源流考释[J].内蒙古中医药,2022,41(6):128-130.
[3]李薇薇,徐羽,刘磊,等.桂枝临床应用八法[J].西部中医药,2022,35(6):41-44.
[4]沈映君.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药理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5]申睿,赵林华,邸莎,等.桂枝临床应用及其用量[J].吉林中医药,2019,39(1):20-23.
[6]张名奇,朱林平.桂枝的量效与配伍关系研究[J].河北中医,2021,43(9):1571-1574.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神希园(全球中医人士的精神家园,中医生命科学的博物图鉴),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北柴胡的作用与功效的简单介绍
今天给各位分享北柴胡的作用与功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北柴胡功效与作用北柴胡功效与作用是什么2、北柴胡的功效与作用3、北柴胡的功效与作用北柴胡的功效与作用介绍4、北柴胡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5、北柴胡的作用与功效北柴胡的作用与功效是啥6、北柴胡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北柴胡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北柴胡功效与作用北柴胡功效与作用是什么1、北柴胡是一味中药,它来源于伞形科植物柴胡的干燥根。
北柴胡的性味辛、苦、微寒,归肝经、胆经和肺经。
它的功效与作用是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等。
北柴胡辛散苦泄、微寒退热,入肺和胆经,善于解表退热和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所以对于外感表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等症状,无论是风热、风寒表证都可以使用。
2、同时柴胡又善于条达肝气、疏肝解郁,所以也可用于治疗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导致的胸胁或少腹胀痛、情志抑郁,妇女月经失调、痛经等。
北柴胡需要和南柴胡区别用药,汉唐时期用的柴胡主要是北柴胡,到金元以后逐渐引入了银柴胡和南柴胡的概念,现代药典上北柴胡和南柴胡主要是来源的不同。
北柴胡的功效与作用北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北柴胡的功效与作用,我国的中草药有很多的品种,柴胡是我们经常能够听见和看见的一种药材,尤其是在感冒的时候,很多人不了解南北柴胡是什么,下面分享北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北柴胡的功效与作用1
1、北柴胡可以用于治疗寒热往来,感冒发热。
本品味辛苦,气微寒,芳香疏泄,尤善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而为治疗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等少阳证之要药,多配黄芩等同用,如小柴胡汤;用治感冒发热,本品也有良好的疏散退热作用,常与甘草同用,若热邪较甚,可配葛根、黄芩、石膏等同用,如柴葛解肌汤;现有用柴胡制成的单味或复方注射液,对于外感发热,有较好的解热作用。
2、用于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疼痛。
本品能条达肝气,疏肝解郁,调经止痛。
常与当归、白芍等同用,如逍遥散;对于胸胁疼痛,不论内伤肝郁,外伤跌扑,均可应用,常与香附、川芎、芍药等同用,加柴胡疏肝散。
3、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
本品长于升举脾胃清阳之气,善治气虚下陷神倦发热,食少便溏,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等症,常配人参、黄芪、升麻等同用,如补中益气汤。
此外,本品还可退热截疟,又是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之品,常与黄芩、常山、草果等同用。
北柴胡是什么
北柴胡又叫做竹叶柴胡、硬苗柴胡、韭叶柴胡、津柴胡等。
生于较干燥的山坡、田野及路旁等处。
常野生于较干燥的山坡、林缘、林中隙地、草丛及路旁。
喜温暖、湿润。
耐寒、耐旱。
怕水浸。
在砂壤土或腐叶土中生长良好,在盐碱土上生长不旺盛,叶片易出现卷缩。
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
柴胡属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需要二年完成一个生长发育周期。
人工栽培柴胡第一年生长只生基生叶和茎,只有很少植株开少量花,尚不能产种子。
田间能够自然越冬。
第二年春季返青,植株生长迅速,于7~9月开花,8~10月为果熟期。
全生育期约190~200天。
北柴胡的药用价值是很高的,它的根、茎可以入药,北柴胡根性苦、微寒,对肝、肺有解表和里,升阳、疏肝解瘀的调经作用。
主治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疟疾、寒热往来、肋痛、肝炎、胆道感染、胆囊炎、月经不凋、脱肛等症状。
北柴胡的成分有哪些
北柴胡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
它的成分主要是柴胡皂苷、甾醇、挥发油、脂肪酸(油酸、亚麻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等)和多糖等。
此外,还含有黄酮、多元醇、香豆素和微量元素等成分。
而且在大叶柴胡的根和茎中分离到4种多烯炔类化合物:柴胡毒素、柴胡酮醇、乙酰柴胡毒素和柴胡炔醇。
这些化合物对光、热不稳定,易氧化。
以上是关于北柴胡的一些成分的介绍,正是这些具有各种药用价值的成分,才使得北柴胡的.药用价值如此的丰富。
对于北柴胡的常用方法是煎服,3~9g,在解表退热的时候,适宜生用,且用量应该稍重;而对于疏肝解郁则宜醋炙,升阳时既可以生用也可以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柴胡的禁忌事项
柴胡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具有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等功效,不过柴胡制剂在使用过程中也有配伍及用药禁忌的:
1、柴胡中含有槲皮素,槲皮素为五羟基黄酮类,分子结构中含有多个酚羟基和5-OH、4-酮基结构,与含各种金属离子的西药,如铝、钙、亚铁、锌、铋、镁等制剂(鼠李铋镁片、葡萄酸钙片、硫酸亚铁片等)一起服用,可以形成金属离子络合物,从而影响肠道吸收,降低疗效,故忌同服。
维生素C和柴胡制剂同用,可将柴胡所含的的皂甙类分解成为苷元和糖类,而影响疗效的发挥。
2、柴胡轻清气薄,升散而燥,故真阴亏损、肝阳上亢、口舌糜烂者忌长期大量服用柴胡。
柴胡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故低血压及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也不宜大量或长期应用该制剂;柴胡可升高血糖,糖尿病患者慎用。
此外,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者、抑郁症者及婴幼儿、老年人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柴胡的保健食谱有哪些
玫瑰柴胡苹果茶
主料:柴胡10克
辅料:玫瑰花干10克,苹果半只,冰糖适量,水800毫升
做法:
1、柴胡和干玫瑰用清水稍为清洗一下;
2、将柴胡放锅内,加入清水,用大火煮开,转小火煮10分钟;
3、苹果切成丁,苹果丁和玫瑰花倒进锅内;
4、转大火煮沸后,关火,焖5分钟左右;
5、喜欢甜味的,放进适量的冰糖,煮开即可。
烹饪技巧:此茶也可以用热水来冲泡,不过功效比煮的稍差些,柴胡可到中药店购买。
柴胡猪肝汤
主料:柴胡6g,猪肝200g,枸杞3g,小葱2株,盐
做法:
1、小葱去须切段备用,柴胡用水快速冲洗;
2、装洗好的柴胡放入料盒中;
3、砂锅内加入约1500ml的清水放入料盒,大火煮开转小火约15分钟后取,出料盒留汁备用;
4、把处理好的猪肝切片后热水速汆汤;
5、然后将葱段枸杞放入汤汁中;
6、最后放入肝片一起大火煮开后关火,加盐调味即可。
北柴胡的功效与作用2
柴胡为常用中药。
《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商品分北柴胡和南柴胡二类。
别名:北柴胡别名:硬柴胡、津柴胡。
南柴胡别名:软柴胡、香柴胡、红柴胡。
来源:北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狭叶柴胡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根。
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南柴胡”。
以上两种均为野生。
产地:北柴胡主产于华北、河南。
湖北、辽宁、山东、安徽等省亦产。
性状鉴别:北柴胡:呈圆柱形,有分歧,稍弯曲。
长约5~15厘米,上端直径约0.2~1厘米,尾端渐细,形如鼠尾,顶端略带芦茎。
外皮黄褐色或单棕褐色,有细纵纹和横长点状皮孔及支根痕,质较坚韧,不易折断。
断面黄白色,柴质。
气微香,味淡。
以主根粗大,少支根,黄褐色为佳(河南洛宁产者习称王范柴胡质最好)
软柴胡:主根圆柱形或圆锥形,多弯曲,少分歧,长约5~10厘米,直径0.2~0.6厘米。
顶端常残留有黑棕色纤维毛须,外皮棕褐色或黄棕色,有纵皱纹,有疣状皮孔,质松脆,易折断。
断面淡黄色或淡棕色,多裂隙,气微香,有油腥气,味淡。
以根条粗、红棕色,质松脆者为佳。
主要成分:主要含柴胡皂甙、植物甾醇,另含少量挥发油茎叶含芦丁。
功效与作用:疏气、解郁、散火,其原理为:
1、解热。
动物实验证实有解热作用。
临床观察其退热作用平稳可靠,但效力仍不及黄芩。
2、镇静、镇痛。
有解除胸闷胁痛、开郁调经的作用。
3、抗菌。
体外试验队结核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4、抗病毒。
对流感病毒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此外,又具有抑制第1型脊髓灰白质炎病毒引起细胞病变的作用。
炮制:切片醋炒、鳖血炒。
性味:苦、平。
归经:入肝、胆经。
功能:发热退热、疏肝解郁、升阳。
主治:感冒发烧,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月经不调。
临床应用:1、用于退热。
特别适宜于解退弛张热(热度高低不一,早晚波动在1℃以上)、往来寒热(恶寒时不发热,发热时就不恶寒,二者交替出现),凡发热性、感染性疾病,有上述热型者均可用柴胡退热。
临床较多用于感冒、流感、上呼吸道炎、急性支气管炎、淋巴腺炎、蜂窝组织炎热症轻时配葛根,发热重时配黄芩,方入小柴胡汤。
2、治肝气郁滞所致的胁痛和月经痛。
用柴胡治胁痛(如慢性肝炎),取其有镇痛作用。
但如肝痛较甚,且有胃肠功能失调,即食后胀满、消化不良、恶心、胸隔满闷,腹痛等所谓“肝气横逆”的症状,单用柴胡力量不够,要配香附、郁金、青皮等。
治疗肝气郁滞所致的月经不调,肚腹作痛(与精神和体质因素有关的月经痛),也是取其镇痛、镇静作用,常配当归、白芍加强其作用,方如逍遥散。
3、治疟疾,配常山。
使用注意:凡阴虚所致的咳嗽、清热不宜用柴胡;由于“肝火上逆”(如高血压)所致的头胀、耳鸣、眩晕、胁痛,柴胡用量不宜过大,否则会引起症状加剧,甚至出血。
至于肺结核病,一般应慎用柴胡,但当兼有外感表症,需和解表里时,则可用;兼有肝郁,需解郁时,也可用,此时用量一般是3~4.5g。
附:柴胡、白芍常配伍同用,一方面能加强疏肝镇痛效能,另一方面白芍可缓和柴胡对身体的刺激作用。
用量:6~18g,解肝郁,镇静、镇痛,用6~9g。
为了加强加热发汗作用,必要时可用至10~18g,还要久煎浓煎。
处方举例:1、逍遥散(《局方》):柴胡9g、当归9g、白芍9g、白术9g、茯苓9g、薄荷3g(后下)、生姜4.5g、炙甘草3g,水煎服。
2、小柴胡汤(《伤寒论》):柴胡12g、黄芩9g、制半夏9g、党参6g、生姜6g、甘草3g、大枣4枚,水煎服。
注:1、北京尚销一种竹叶柴胡,系北柴胡或南柴胡茎叶根的干燥全草。
2、柴胡属的根都可入药。
除南柴胡系狭叶柴胡外,其它各种柴胡,只要是质坚硬的,都称北柴胡。
3、在安徽、山东、江苏地区于春季收竹叶柴胡的嫩苗称”春柴胡“,因地上部分此时尚嫩,故又称”芽胡“或”麦苗柴胡“,主销华东地区,并有出口。
京津地区以这种嫩柴胡的根称南柴胡或软柴胡药用(其产地称柴胡头)。
北柴胡的功效与作用3
【中药名】柴胡chaihu
【别名】红柴胡、南柴胡、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草。
【英文名】RadixBupleuri。
【药用部位】伞形科植物狭叶柴胡BupleurumscorzonerifoliumWilld.的根(习称“南柴胡”),或柴胡BupleurumchinenseDC.的根(“习称北柴胡”)。
(本文以南柴胡为例)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
主根深长,少分枝。
茎上部多分枝,略呈“之”字弯曲。
叶互生,线形或狭线形,长7~17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具短芒,基部渐狭,有5~7条纵脉,具白色骨质边缘。
复伞形花序多数,集成疏松圆锥花序;总苞片1~3,条形;伞幅3~8,弧曲;小总苞片5,狭披针形,紧贴小伞;花梗6~15;花黄色。
双悬果宽椭圆形,长约2.5毫米,宽约2毫米,棱粗钝凸出。
花期7~9月,果期8~10月。
【产地分布】生于沙质草原、沙丘草甸及阳坡疏林下。
主产于湖北、四川、安徽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
【药材性状】根较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
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细密环纹。
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
具败油气。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
归肝经、胆经、肺经。
【功效与作用】和解表里、疏肝、升阳。
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临床应用】用量3~9克,水煎服;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用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药理研究】药理试验证明,柴胡具有抗炎、解热、镇静、镇痛、镇咳及抗惊厥作用;可减轻肝损伤和促进胆汁分泌;具有降血压、降低血清胆固醇以及溶血作用;具有抗溃疡、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升高血糖、降低血中脂肪含量、抗辐射损伤等作用。
有毒性。
【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戊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山柰酚、山柰苷、槲皮素、芸香苷、香橙烯、龙脑、大叶柴胡皂苷Ⅱ、桃金娘醇、α-菠菜固醇、去葡萄糖基柴胡皂苷α、柴胡皂苷等成分。
另含春福寿醇等成分。
【使用禁忌】真阴亏损,肝阳上亢及肝风内动之证禁服。
【配伍药方】①治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柴胡3~9克,防风3克,陈皮4.5克,芍药6克,甘草3克,生姜三五片。
水一钟半,煎七八分。
热服。
(《景岳全书》正柴胡饮)
②治疟疾,寒多热少,腹胀:柴胡、半夏、厚朴、陈皮各6克。
水二碗、煎八分。
不拘时候服。
(《本草汇言》)
③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柴胡6克。
川芎、枳壳(麸炒)、芍药各4.5克,甘草(炙)1.5克,香附4.5克。
水一钟半,煎八分,食前服。
(《景岳全书》柴胡疏肝散)
④治黄疸:柴胡(去苗)30克,甘草0.3克。
上都细锉作一剂,以水一碗,白茅根一握,同煎至七分,绞去滓。
任意时时服,一日尽。
(《孙尚药方》)
⑤治积热下痢不止:柴胡、黄芩各12克。
水煎服。
(《圣惠方》)
北柴胡的功效与作用北柴胡的功效与作用介绍1、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北柴胡是一味中药,它来源于伞形科植物柴胡的干燥根。
北柴胡的性味辛、苦、微寒,归肝经、胆经和肺经。
2、它的功效与作用是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等。
北柴胡辛散苦泄、微寒退热,入肺和胆经,善于解表退热和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所以对于外感表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等症状,无论是风热、风寒表证都可以使用。
北柴胡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柴胡,中药名。
为《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
柴胡是常用解表药。
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
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
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功效
1、散热的功效
北柴胡有疏散退热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治疗感冒发热等。
2、疏肝解郁的功能
北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
北柴胡能起到疏通肝气,解除抑郁或者肝郁气滞以及胸肋疼痛等,具有一定的疗效。
3、调经止痛的作用
北柴胡对女性朋友还有一定的好处。
将北柴胡与当归,白芍同服可化解女性月经不调,月经腹痛的症状。
4、其它作用
北柴胡还可以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等。
可用于治疗气虚下陷神倦发热,食少便溏,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等症。
作用
1、用于寒热往来。
可治疗伤风引起的发热病症。
一般应对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等症状多配以黄苓同用。
一般可熬制成小柴胡汤,或是入药制成冲击或是复方注射液,对于解热有很好的作用。
2、用于月经不调。
将北柴胡与当归,白芍同服可化解女性月经不调,月经腹痛的症状,女性生理期若经常性的出现不适,需要调节月经周期及月经症状都可选择。
3、用于气血下陷。
长于升举脾胃清阳之气,善治气虚下陷神倦发热,食少便溏,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等症,常配人参、黄芪、升麻等同用,如补中益气汤。
北柴胡的作用与功效北柴胡的作用与功效是啥1、北柴胡和南柴胡的功效都是差不多的,柴胡又退烧、疏散体温的作用,所以不管是风热还是风寒引起的感冒都是可以用柴胡来退烧。
北柴胡还可以疏肝解郁,一些有肝气郁结、肋骨疼痛的症状可以用北柴胡治疗。
经常长期熬夜的人可以用北柴胡来缓解肝部的不适感,心理感觉郁闷的也可以用柴胡来调理。
2、北柴胡大多数被人们当做药材使用,当然北柴胡也可以作为食材来使用。
将柴胡洗干净之后切成小段和山楂、当归等药材用开水冲泡成茶饮,这样比较方便快捷,而且还有疏肝解气的效果。
在煮粥的时候也可以将柴胡切成小段加入到粥中,这样不仅可以改善粥的味道,还可以缓解女性的痛经。
如果有感冒症状的话,可以用搭配甘草、当归一起食用,这样可以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
北柴胡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北柴胡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1、北柴胡的功效: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
2、作用: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3、禁忌:柴胡其性升散,肝风内动,肝阳上亢,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4、北柴胡,中药名。
为《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
柴胡是常用解表药。
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
关于北柴胡的作用与功效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是常用的药材。别名又叫大靛、蓝靛。板蓝根以平直、坚实、粉性大、粗壮者为佳。下面是我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欢迎阅读。更多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相关内容请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
早在2003年非典病情严重的时候,板蓝根就已经开始逐渐地为广大人们群众所接受,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止痛退热的效果,《中药大辞典》言其?清热,解毒,凉血?,能?治流感、流脑、乙脑、肺炎、咽肿、痄腮、火眼、疮疹?,充分肯定了它广泛的效用。具体的板蓝根泡水喝的功效如下:
第一:抗病毒以及抗菌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服用板蓝根之后能有效抑制多种细菌,特别是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以及伤寒杆菌等。板蓝根中含有一定的靛甙,这种物质在体外并没有抗菌作用,但是进入体内之后这种效果就非常的不错,能够有效促进身体排泄,并且保障身体健康。
第二:解毒
板蓝根泡水喝的功效还包括了清热解毒,能够有效的降低死亡率,同时也可以和黄连粉一起服用,效果将会更好。
第三:提高身体免疫力
科学家在小白鼠的身上进行了实验,发现注射板蓝根之后的动物身体的免疫力能够显著提高,特别是脾胃会越来越健康。板蓝根可以抑制淋巴细胞数,同时还可以增强身体的过敏防御,令身体的免疫力获得极大的提高。
第四:抗肿瘤
如果能够科学的使用板蓝根,那么体内对于肿瘤的抑制能力将会获得大大的提高。板蓝根中还含有一定的靛玉红,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抗肿瘤功效。
第五:治疗白血病
板蓝根中含有的靛玉红可以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还可以破坏白血病细胞,起到一定的防治白血病的功效。
第六:其他
中医方面认为,板蓝根性寒味苦,服用之后对肝和胃都有很不错的保健效果。清热解毒以及凉血利咽的功效在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能够很好的治疗温毒发斑、大头瘟疫、肝炎、麻疹以及肺炎和肺炎等毛病,对身体的保健效果非常的不错。
板蓝根具体服用方法 第一:治疗流行性感冒
材料:板蓝根、羌活。
做法:将两种中药材按照比例准备好,然后用水煎服,一天两次连续服用两三天,身体就能够快速恢复健康。
第二:防治流行性腮腺炎
材料:板蓝根、青黛、甘草、山茨菇以及连翘。
做法:首先需要将准备好的中药材提前用清水浸泡半个小时,然后一起放入锅中用水煎煮,十分钟之后起锅备用。建议每天服用适量,可以很好的治愈流行性腮腺炎,注意,小孩则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减少。
第三:治疗肝炎
材料:板蓝根。
做法:建议将板蓝根泡水喝,一次以前就可以了。
第四:治疗肝硬化
材料:板蓝根、茵陈、苡米、郁金。
做法:将所有的中药材一起用水煎服。
板蓝根在生活中更多的适用于治疗头痛、喉咙痛以及发热等情况,同时对于一些痈肿疮毒、腮腺炎等级斌也有很不错的治疗效果。现代科学还研究发现,服用板蓝根能够起到抗菌以及抗病毒的效果,对于多种细菌以及多种常见病毒都有很不错的抑制和灭杀功效。
说起板蓝根,都不会感觉陌生,因为感冒发烧的时候,医生都会给开这种药,这种要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在其药理方面来说,它有着非常好的清热解毒功效,对于外感风寒的患者尤为有效,为了更方便大家的服用,板蓝根被制作成颗粒或者是胶囊等等,但是他的药性并不受到损失,对于风寒感冒一样效果显著。
板蓝根对多种细菌有作用。水浸液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痢疾(志贺氏、弗氏)杆菌、肠炎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丙酮浸出液也有类似作用,且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效。对A型脑膜炎球菌之抑菌作用与大蒜、金银花相似。板蓝根、大青叶抗菌、抗病毒的有效成分。
板蓝根药物成分在体内外皆无抗菌作用;体外抗病毒作用亦不突出;在体内排泄又快,故认为它无明显生理和抗菌的活性作用。板蓝根、黄连粉与藜芦同服,能解藜芦毒,降低死亡率;若藜芦中毒后再用之,则无效;分别单用板蓝根粉或黄连粉,效果亦不好。但板蓝根多糖还能明显增强抗体形成细胞功能,增强小鼠静脉注射碳粒廓清速率。
以上是在从药理学方面来介绍的板蓝根的性质,虽然这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非处方类药物,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就不会有副作用,但是还需要提醒大家,在服用板蓝根几天后,症状不见改善的应该去医院另行检查就诊,并且对于一些高热患者我们不建议服用板蓝根,因为不能达到快速的退热效果。
1.板蓝根可以治流感。风寒感冒忌食。
板蓝根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治流感,流脑,乙脑,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神昏吐衄,咽肿,痄腮,火眼,疮疹,舌绛紫暗,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痈肿;还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
普通感冒,如果是外感风寒,不能用板蓝根。因为板蓝根是性寒的,中药的治疗原则是 寒者热之,所以有寒症的不能用。
2. 板蓝根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功能,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以及丹毒、痄腮等症。板蓝根冲剂是用中药板蓝根研细加工提炼而制成的粉状冲剂。由于疗效可靠,一些人服用板蓝根冲剂为家常便饭,有点头痛脑热就服两包;遇到感冒流行期,更是?预防为主?,一服就是半个月。
板蓝根虽然有着很好的疗效,但是它毕竟是一味中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所以,在以后使用板蓝根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的注意,服用板蓝根也是有一定的禁忌和注意事项的,而过量的服用板蓝根,也是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
独角仙如何做药
独角仙可入药疗疾。入药者为其雄虫,夏季捕捉,用开水烫死后晾干或烘干备用。中药名独角螂虫,有镇惊、破瘀止痛、攻毒及通便等功能。
1976年有人从独角仙提取到独角仙素“dicotastin”,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对实体瘤W-256疡瘤有很高活性,对P-388淋巴白血病有边缘活性。
独角仙资源丰富,值得做深入的探索和开发。
独角仙抗癌
研究表明,药用昆虫具有增强免疫、抗菌、抗炎、抗过敏、抗病毒、抗惊厥、镇静、镇痛、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在临床上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镇惊、破瘀、止痛、攻毒、通便等功效。主治癫痫、小儿惊风、两便不通;外用治痔疮,疔疮肿毒等。
随着对昆虫类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药用昆虫的不少新作用、新用途。如:蚂蚁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果蝇、工程蝇抗菌肽具有抗癌活性,能明显抑制小鼠S180瘤重,亦可使艾氏腹水瘤(EAC)腹水生成量减少;虫草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独角仙(蛴螬)含有的独角仙素(dictotastin)也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对实体瘤W-256癌瘤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P-388淋巴白血病也有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药用昆虫的活性成分如斑蝥素、活性多肽等多具有强烈的生物活性,在临床上用于一些疑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乙肝等)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昆虫抗菌肽成为世界各国家研制抗爱滋病、抗肿瘤一类新药的重点科研攻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