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寻味中华 | 饮食】广式咸肉粽里的岭南滋味
中新社广州6月24日电题:广式咸肉粽里的岭南滋味
中新社记者王坚
端午节至,广州的街头巷尾粽叶飘香。不似全国各地的“咸甜粽子之争”,若论广州人心目中最期待的粽子,“咸肉粽”一定是不二之选。
炎炎的夏日,在羊城的街道上,每逢用餐时间,都能看到有人手拿一个棕色三角形小食,这大多是方便食用的咸肉粽。咬下一口,咸肉粽里糯米的香甜和腌肉的鲜美在舌尖融合,共同传递着端午时分独有的美食体验。
广东咸肉粽的制作历史可追溯到唐朝,而广州的咸肉粽在制作过程中注重细节,讲究口感和风味的平衡,是广东咸肉粽中的一种独特风味。与其他地区的咸肉粽相比,广州咸肉粽包裹紧实,口感偏硬,但不可太干;咸肉的选择也有讲究,一般选择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腌制的时间也要掌握得当,以保证咸肉的咸度和香味。
肥而不腻、香咸糯口的广东咸肉粽。中新社记者王坚摄
“糯米要提前浸泡2至3小时,待糯米完全吸取水分后沥干备用。”在广州禄运茶居从事烹饪工作数年的黄师傅告诉记者,要做一个“广式咸肉棕”,每一步手艺都不能落下,特别是要注意在粽叶中依次添加糯米、绿豆、五花肉、咸蛋黄,再依次覆盖添加绿豆和糯米,再盖一片粽叶后压紧,然后用小火慢蒸,这样做出来的咸肉粽肥而不腻、香咸糯口。
制作广东咸肉粽的部分原材料。中新社记者王坚摄
位于广州小北路的北园酒家是当地民众强烈推荐的“早茶必吃店铺”,有着浓厚的“土著”气息。北园酒家始创于1928年,至今已有95年的历史。该店曾被梁思成评价为“在广州最喜爱的建筑”。
北园酒家遵循传统做法,精选食材,令其咸肉粽香气扑鼻。食客张先生告诉记者:“端午时节,肉粽不可或缺。这家店里的咸肉粽个头大,味道好,材料新鲜,让人尤其喜欢。”
始建于1935年的广州酒家也是老广熟知的一家老店,素有“食在广州第一家”的美誉。广州酒家的咸肉粽制作独特,味道鲜美,深受当地市民的喜爱。除了实体餐饮,广州酒家的咸肉棕也常常见于超市。食客高小姐表示,广州酒家的咸肉棕是她家每年端午节必备的美食,“我一次就能吃两个”。
“肉香味浓郁,粽叶也很香,糯米又软糯。正值端午,店里的粽子还可以买回去带给家人尝尝,非常方便。”食客王先生对广州酒家的咸肉粽也是赞不绝口。
在广州,不仅有多家知名食肆把咸肉粽作为招牌美食,还有许多只做咸肉粽的专门店。
位于广州大南路的粽氏清源就是当地一家拥有超高人气的粽铺。市民告诉记者:“逢年过节,这家店铺前必定排起长队。”店内咸粽种类众多,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都会来这里品尝地道的广式咸肉粽。其中,招牌咸蛋黄咸肉粽尤其受到食客们的钟爱:“绿豆超多,肥肉融化渗入绿豆、咸蛋黄中,糯米甜香,绿豆油香,回味无穷!”
如今,咸肉粽不仅承载着广府人的饮食文化,也是端午节传统美食文化的代表,在海内外备受欢迎。
广式咸肉粽味道鲜美,口感独特,让许多海外食客为之着迷。随着咸肉粽在海外吸引越来越多的食客,其背后源远流长的端午节庆文化也将被更多的海外友人所了解。-完-
四字成语江山如画
1. 以江字开头的四字词语,例如:江山如画 江郎才尽江河日下过江之鲫江山如画大江南北长江后浪推前浪翻江倒海半壁江山大江东去一口吸尽西江水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江东父 *** 汉朝宗浪迹江湖秋月寒江江东赴会饮马长江江天一色无颜见江东父老船到江心补漏迟江河行地江心补漏江淹梦笔江云渭树江左夷吾量如江海陆海潘江龙江虎浪潘江陆海三江七泽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锦绣江山江淹才尽不废江河长江天堑枕山臂江河汉江淮搅海翻江江流日下江南海北江山如故江洋大盗九江八河泥菩萨过江塞北江南铁桶江山 *** 湖跑江湖长江天险澄江如练倒海翻江江山好改,秉性难移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海沸江翻襟江带湖江翻海倒江翻海搅江翻
涓涓不壅,终为江河流落江湖落魄江湖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塞上江南三江五湖石烂江枯文江学海衣带一江沅江九肋江翻海沸江水不犯河水江郎才掩闯荡江湖翻江搅海身在江湖,心存魏阙身在江湖,心悬魏阙江山好改,本性难移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2. 什么什么如画四字成语 江山如画:【基本解释】:江山:山河,国土。
山河美如图画【拼音读法】:jiāng shān rú huà【使用举例】:元·王子一《误入桃园》第一折:“空一带江山~,止不过饭囊饭囊衣架,塞满长安乱似麻。”【使用方法】:主谓式;作谓语;形容山河美如图画【成语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眉目如画:【基本解释】:形容容貌端正秀丽。【拼音读法】:méi mù rú huà【使用举例】:帝姿貌端华,~。
(《南史·宋顺帝纪》)【近义词组】:眉清目秀、眉眼如画【反义词组】:其貌不扬【使用方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容貌端正秀丽【成语出处】:《后汉书·马援传》:“援自还京师,数被进见。为人明须发,眉目如画。”
3. 什么什么如画四字成语 江山如画:【基本解释】:江山:山河,国土。山河美如图画
【拼音读法】:jiāng shān rú huà
【使用举例】:元·王子一《误入桃园》第一折:“空一带江山~,止不过饭囊饭囊衣架,塞满长安乱似麻。”
【使用方法】:主谓式;作谓语;形容山河美如图画
【成语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眉目如画:【基本解释】:形容容貌端正秀丽。
【拼音读法】:méi mù rú huà
【使用举例】:帝姿貌端华,~。(《南史·宋顺帝纪》)
【近义词组】:眉清目秀、眉眼如画
【反义词组】:其貌不扬
【使用方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容貌端正秀丽
【成语出处】:《后汉书·马援传》:“援自还京师,数被进见。为人明须发,眉目如画。”
4. 祖国山河美如画四字词语有哪些 赞美伟大祖国的词语
锦绣河山
【解释】形容壮丽华美的祖国山河。
【出处】唐·杜甫《清明二首(其二)》:“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江山如画
【解释】山川、河流美如画卷。形容自然风光美丽如图画。
【出处】宋·苏轼《念如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波澜壮阔
【解释】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出处】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旅客贫辛,波路壮阔。”
万里河山
【解释】河山:祖国领土。形容国家领土幅员广阔。
【出处】宋·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地大物博
【解释】博:丰富。指国家疆土辽阔,***丰富。
【出处】唐·韩愈《平淮西碑》:“地大物博,蘖牙其间。”
江山如故
【解释】故:从前。高山大河面貌依旧。多用于比喻物是人非。
【出处】明·胡文焕《泰和记·苏子瞻泛游赤壁》:“叹兴亡,江山如故,何处觅曹郎。”
繁荣昌盛
【解释】繁荣:兴旺发达;昌盛:兴旺。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
【例句】我国的戏剧艺术越来越繁荣昌盛了。
国泰民安
【解释】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国富民安
【解释】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出处】《汉书·刑法志》:“至齐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安。”
5. 什么什么的如画四字成语 江山如画 如诗如画 眉眼如画 一、江山如画 [ jiāng shān rú huà ]意思是指山川、河流美如画卷。
形容自然风光美丽如图画。 出 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例 句: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让人赞叹不已。 二、如诗如画 [ rú shī rú huà ] 释义:好像诗和画一样美丽,形容风景美丽,生活丰富。
出处:宋朝 叶大庆《考古质疑·卷五》:“大率如诗如画皆以形容逺景为工。” 例 句:这个地区的景色真是如诗如画。
三、眉眼如画méi yǎn rú huà,意思是形容容貌端正秀丽。 出处:唐·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姆抱幼子立侧,眉眼如画,发漆黑,肌肉玉雪可念,殿中君也。”
例句:那天你穿着一件很薄的单衣,也消瘦憔悴了许多,但是眉眼如画的感觉却从没消失。 扩展资料: 一、江山如画的近义词:江山似锦 江山似锦, jiāng shān sì jǐn意思:如锦所绣成的江河与山岳。
形容壮丽美好的河流山川 出处:《江山似锦》作者是袖里雪,是在连城读书连载的言情***。 例句: 谁不爱中华,放眼看江山似锦叠彩如画,细品味五千年文化绵绵如***般灿烂! 二、如诗如画的近义词: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shī qíng huà yì,意思是如诗的感情,如画的意境,指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情趣;也指风景优美,耐人寻味,就像诗画里所描摹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出自宋·周密《清平乐·横玉亭秋倚》。 例句: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五:“放桌西湖发浩歌,诗情画意两如何。”
眉眼如画的近义词:眉目如画 1、眉目如画,méi mù rú huà,形容容貌端正秀丽,容颜美丽。 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为人明须发,眉目如画。”
《南史·宋纪下·顺帝》:“帝姿貌端华,眉目如画,见者以为神人。” 《花月痕》第七回:“眉目如画。
初学度曲,嫋嫋可听,亦后来之秀也。” 唐·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姆抱幼子立侧,眉眼如画,发漆黑,肌肉玉雪可念,殿中君也。”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帝(南唐中主李璟)音容闲雅,眉目如画。好读书,能诗。
多才艺,便骑射。” 例句:她长得眉目如画,面如桃花,清新可人。
。
肇庆哪里咸肉粽好吃
肇庆,一个被誉为“广东小京都”的城市,是潮汕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交汇之地。而当提到肇庆的特色小吃时,咸肉粽可谓是其中的佼佼者。那么,肇庆哪里的咸肉粽好吃呢?
首推广宁咸肉粽。广宁咸肉粽有着悠久的历史,至少有百年以上的传承。它的馅料主要以当地特产的广宁咸猪肉为主,搭配以冬笋和糯米制成。尤其是在传统节日如端午节等,广宁咸肉粽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吃这种肉粽,一口咬下去,咸鲜口感,沁人心脾。
其次是高要咸肉粽。高要咸肉粽选用糯米味道鲜美,口感软糯,粘而不腻。馅料则用精选五花肉和冬笋,混合了葱、姜等多种调味料腌制而成,味道清香浓郁,回味悠长。在高要咸肉粽的店铺,可以看到很多食客慕名而来,排队等候的人络绎不绝。
最后要提到的是端州咸肉粽。端州咸肉粽的制作工艺独特,糯米包裹的口感细腻,不掉渣;而肉、笋和虾仁等馅料则鲜美且有弹性,嚼劲十足。端州咸肉粽品种繁多,除了传统咸肉粽外,还有“红宝石粽”、“金银花粽”等各种创意口味,满足了不同食客的需求。
总的来说,肇庆的咸肉粽种类繁多、口味优美,选择一家口感好的店铺,品尝正宗的咸肉粽,也可以感受到肇庆的独特风情。
鱼饼是什么做的
1、鱼饼是鱼肉、豆腐、薯粉做的。
2、鱼饼是一道中华传统名菜,历来以浙江温州鱼饼、江西赣州鱼饼和广东顺德鱼饼最为有名。顺德均安鱼饼肉质鲜嫩、鲜而不腥、低脂肪,营养极为丰富。
3、鱼饼色泽金黄,具有香、滑、爽、嫩、鲜的特色,是下酒下饭之佳肴,令人“食过番(再)寻味”。
最古老的中华传统美食有哪些?
1、宫保鸡丁
宫保鸡丁是一道闻名中外的汉族传统名菜。鲁菜、川菜、贵州菜中都有收录,关于宫保鸡丁的历史由来说法各异,有说和丁宝桢“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有关,说他在四川任总督时比较喜欢用这道菜来宴请客人,受到了宾客的喜爱,因此,把他的家厨做的这道菜叫“宫保鸡丁”。
部分人认为这道菜和左宗棠有很大关系,因为左宗棠有“左宫保”的称号。后来这道菜还被传到了国外,受到了许多人的爱戴。在国外,老早都把宫保鸡丁认为是中国第一菜。
2、北京烤鸭
说到中国美食,无论是国人还是外国人,最先想到的必定是北京烤鸭,目前北京烤鸭已经被人们公认为国际名菜。此外,北京烤鸭的历史也是十分悠久。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烤鸭的记载。
3、东坡肉
东坡肉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属浙菜菜系,是杭州名菜,深受各类人群的喜爱。相传1080年北宋诗人苏东坡在湖北黄冈时,当地多食猪肉,它想出了用慢火,少水,多酒的方法制作猪肉。苏东坡在黄州任职没多久,被排挤,后要求调往杭州,这道佳肴就流行于江浙地带了。
4、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是川菜的代表菜之一,相传于清朝同治年间,成都北郊的一家刘氏,因为面部有麻点被称为”陈麻婆“,创制的烧豆腐,就有了“陈麻婆豆腐”。
清末诗人的《锦城竹枝词》已有记载。主要原料由豆腐、香葱、豆瓣构成,其特色在于“麻、辣、烫、香、酥、嫩、鲜、活”八字,味道好吃,回味无穷。
5、西湖醋鱼
西湖醋鱼浙江杭州传统名菜,选用西湖鲲鱼作原料烹制时火候要求非常严格,仅能用三四分钟烧得恰到好处。起源于南宋临安,一宋式兄弟,为叔嫂报仇前,嫂嫂给他做过一道酸甜味道的鱼来告诫它生活的不易。
最终它功成名就,通过这道菜找到了嫂嫂。此典故耐人寻味,就像西湖醋鱼一样,吃起来酸甜回味,就像人生的酸甜苦涩一样,发人省思。
6、叫花鸡
叫花鸡至今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因其色泽明亮,芳香扑鼻,被载入《中国名菜谱》。相传明末清初,常熟虞山麓有一叫化子,某天得一鸡。
因没有炊具调料,自创方法把鸡做熟了。没想到结果出乎意料,鸡肉香气四溢,吃起来满口留香。叫化子抱鸡狼吞虎咽,正被大学士钱牧斋路过,闻到香味就尝了一下,味道特别,让人难忘,回家命家人稍加调味如法炮制,味道更是鲜美无比。
李叔同《送别》 原文及赏析
『原文』
《送别》
作者:李叔同〔近现代〕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译文』
在城郊十里长亭的古道边,长满了赏心悦目的翠绿花草,向外延伸到天边。晚风拂过柳梢,笛声断断续续,夕阳在重重远山外,缓缓地坠落。
知心朋友大多已不知去向,漂泊各地,天涯海角各一方。就借着一壶粗酿的酒,趁著今夜这短暂的相聚,饮尽所剩的欢乐,今夜告别的梦中一定非常寒冷。
在城郊十里长亭的古道边,长满了赏心悦目的翠绿花草,向外延伸到天边。请问你此去后,何时才会回来?若要回来请别犹豫徘徊啊!
知心朋友大多已不知去向,漂泊各地,天涯海角各一方。人生在世最难得的是能够欢聚在一起,但却是离别的时候多!
『赏析』
《送别》歌词分为两个部分,前一个部分作者从不同的几个层次几个方面去刻画一个即将离别的场景。作为一个第三人称去叙述好友将要远行,而作为至交好友的二人从此将各奔东西,于是送了好远来到了长亭外,长亭在古时候通常是一个栈道,为了旅人休憩或者是在朋友送行时使用的,长亭也就暗喻了两人要分别,古道边又是苍茫的寂寞,芳草一望无际,显出一片孤寂的景象,从不同的角度为送别打下烙印。
第一部分李叔同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艺术创作手段,让他的创作有着浓郁的抒情性质,并且有着很高的音乐性和艺术性。这个时候他的作品已经可以说很富有艺术歌曲的初期特征了。像《送别》的第一部分这样的写作手法让人发自内心感到心旷神怡,置身平静的江面上,感受晨曦水雾的迷蒙,声音是传的非常远的,并且还给人一种平稳的、连贯的、延伸感觉,符合整个乐曲的美感。通过作者高度概括出来的乐思清晰地表达出来,塑造出整个曲子的旋律线条,表现出来乐曲中的细微之处,强调曲子的一些元素,并且赋予新的意境。
第二部分则从景物之中抽离出来,更多了形容了主人公在送别时的内心感受。谈的是知音难寻,此刻挥别也只能敬上浊酒一壶,这其中有主人公复杂的情感,这之后的节奏、力度也逐渐变化、人物的内心激动、矛盾加剧“一壶浊酒尽余欢”也侧面说明了虽然分开让人遗憾,但是还是应该珍惜在一起的日子,与其为日后的寂寥感到忧心,不如痛快地在分别之时把酒言欢,何必打扰了这美好的回忆。
最后的“今宵别梦寒”,此一别山高水长,朋友珍重。《送别》歌曲所展现出来的艺术魅力,是一种人类的共性,每个人都会因为好友的分离而黯然神伤,而《送别》的艺术性体现在这首作品的哀而不伤,底蕴深沉而又淡雅,是一种经过世事风霜,看透人生百态的超然物外。从表现手法上来看,这首作品很少有正面的描写,都是通过侧面的描写去表达一些具有送别时特征的客观景物。它的艺术风格更像一首诗歌。
『注释』
长亭:送别场所,象征着离别。
古道:一个普遍的离别场所,古道常常出现在离别诗词中,此处的“古道”也表达了无尽的离愁。
芳草:即香草,亦用来比喻忠贞、贤德之人,来源自屈原《离骚》之“香草美人”意象。
残:残缺、残破,这里用来形容笛声稀落。
零落:这里用来形容旧时知己、好友各自天涯,难以寻觅。
壶:又作“斛”“瓢”
尽:完结,消解。
『作者介绍』
李叔同(1880-1942)
初名文涛,改名岸,又名广侯、成蹊,字惜霜,号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光绪二十七年(1901)就读于南洋公学经济科。公费留学日本。在上野美术专门学校习油画。加入同盟会。于东京组织春柳社,编演戏剧。归国后,任教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两江师范学堂。
民国五年(1916)入杭州定慧寺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多才艺,编歌演剧、作画治印无所不擅,又通数国文字。为南社社员。诗好作长短不齐之句,奇趣洋溢。词豪婉兼具。有《弘一法师文钞》。今人辑有《李叔同诗全编》,词在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