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清明吃薄饼厦门商家销量大幅上升
饼皮薄如纸。
谚语有云:“春到人间一卷之”,这“一卷”便是春卷,也就是厦门市民口中的薄饼。昨日正值清明节,按厦门习俗,清明节这天全家人要一起吃薄饼。记者走访发现,市场上的薄饼与饼皮销量大幅上升,不少店家生意非常好。
冒雨也要买薄饼皮
50千克中午就卖光
昨日,许多市民冒雨到附近的菜市场买薄饼与薄饼皮。“最早的是早上6点来的。”八市附近一家专门卖薄饼皮的店铺老板娘陈女士说,这是一位老熟客,住在开禾路附近,“阿婆三天前就预订了2.5千克的薄饼皮,我才刚出摊她就来了。”
吃薄饼,皮好不好很重要。据悉,薄饼皮是“擦”出来的:用小麦粉和水搅打成面团,抓一团面在手中,在小平锅上轻轻一擦,几秒钟后,面糊就变成薄如纸的饼皮,“闽南人管这个叫‘擦薄饼’。”陈女士说,饼皮讲究薄、Q、嫩,现做的最好吃。
“薄饼皮卖完了,要的话明天再来。”昨日下午3时左右,在大同路附近一家半成品面食门面里,店员说记者来晚了,“清明节买薄饼皮的人多,50千克左右的皮中午就卖光了。”
据了解,清明节这段时间是薄饼皮的销售高峰,销量是平时的三到四倍,“价格上跟往常区别不大。”该门面店员表示,平时500克饼皮卖18元,清明略涨一些,500克饼皮卖20元。
时令蔬菜做内馅
一天可卖三四百个
近几日,薄饼的销量也是平时的好几倍。在厦禾路的一家店铺中,摊主黄先生正忙着烙薄饼皮,而他的妻子杨女士则在一旁包薄饼。薄饼皮上铺上一层辣椒酱,撒上胡萝卜、包菜等各色时令蔬菜与海蛎等做成的馅料,再撒上海苔、香菜与贡糖,之后熟练地卷起,一个薄饼就做好了。
杨女士介绍,想要做出最为可口的薄饼,就要用立春前后上市的新鲜时令蔬菜作为内馅,煎炒焖熟后保持一定的汤汁和热度,吃时才有风味。
黄先生说,厦门人平时也爱吃春卷,但因为习俗和传统,所以一到清明节吃这道美食的人就比平时多很多,可谓是家家必吃。
“很多人不喜欢自己动手做馅的,就会买包好的。”杨女士说,临近清明的前一周,她就开始备料,还是供不应求,“平时一天卖百来个,这两天每天都能卖到三四百个。”她提醒,薄饼虽然好吃,但是也要注意适量,“特别是小孩和老人,吃多了容易积食。”
【小讲堂】
据《明史·蔡复一传》记载,蔡复一娶了同安人李春芳的女儿。时任兵部右侍郎的他,每天批阅大量文书。其妻子担心丈夫饿坏身体,便煎制面粉薄皮-即薄饼皮-,将一些鱼、肉、虾、菜、笋、豆等用微火炖熟,面皮包卷,置于夫婿案头,让他边吃边办公。后来,此事传为佳话,并成为闽南的一种民俗,人们每逢过年过节(春节、立春、清明),都要吃薄饼。
(文/图厦门晚报记者刘佳盈)
厦门特色美食小吃
厦门特色美食小吃有厦门沙茶面、厦门薄饼、土笋冻、炸五香、面线糊等。
1、厦门沙茶面
厦门沙茶面是厦门的著名小吃,属于闽菜小吃。沙茶面的美妙在于汤头,以沙茶酱熬成的沙茶汤浓稠香郁,面则选用闽南的油面。厦门沙茶面汤色红亮,口味咸鲜香辣,营养搭配合理。
2、厦门薄饼
厦门薄饼是福建厦门传统的地方名点,有名春卷、春饼。感柔软滑润,味美而不腻,风味独特。逢年过节,家家户户有吃薄饼的习惯,特别是清明节尤为普遍。
3、土笋冻
土笋冻是闽南地区厦门、泉州一带的一种色香味俱佳的特色传统风味小吃,起源于福建泉州,在厦门比较火爆,出名。
4、炸五香
炸五香,福建省地方传统小吃。在厦门,泉州,漳州等地都有,但三地的做法又有着一定的差别。早在六十多年前,厦门的炸五香就杀出重围,崭露头脚,显出它独特的风味,深受广大食客欢迎。
5、面线糊
厦门面线糊起源于福建泉州,是福建闽南厦门、泉州地区和台湾地区的风味小吃,呈糊状,是由细面线、地瓜粉制作成。味道鲜美,清甜爽滑,具有闽南地方风味。
清明节民俗吃什么食品
青团。
青团是清明时节最具代表性的食物,碧青油绿,糯韧绵软,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吃在嘴里更是清香滑糯。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因为寒食节是不能生火的,所以人们提前会准备很多糕点用来充饥。
青团是***用青艾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可以保存3~5天,这样就满足了人们祭祀和不炊而食的需求。青团一直发展到现在,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更多的是带给人们尝鲜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