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小年除了吃饺子这7种传统食物也要备一点寓意兔年开好运
推荐大家一个公众号【华府小书童官号】,帮忙点点关注呗……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恍惚之中又到小年,一年至此,已接近尾声!回首这一年的时光,笑过,哭过,累过,但总的来说是快乐的!小年的到来意味着,拉开了大年的序幕。虽说南北方小年不是同一天,但各地的习俗却不尽相同!
在民俗中,小年这一天的重头戏,则是祭灶神!传统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掌管着人间的善恶;这一天还要吃糖瓜,不过它有一个更神气的名字——灶糖,据说这天灶王爷要上天去汇报人间的疾苦,吃灶糖就是要黏住灶王爷的嘴,在玉帝面前多美言几句……
大约是被赋予了太多,小年这天还有剪窗花的习俗,在一下下的剪刀声中,万物都活了起来,接福纳祥,贴在明亮的窗户上,红红火火,既美化了环境又表明了心意!小年还有打扫屋子的习俗,据老人所说,这天打扫屋子,能去掉一年的晦气,希望来年诸事称心;既然是年,那自然少不了写春联,作为一家的门面,小年写春联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内容丰富,妙语连珠。写好春联,大年就近了……
其实,每到年关就会觉得,时间就像被快速拨动的发条,突然之间就过年了!反观以前,儿时的记忆里,年是无比神圣的,是年味十足的,是期盼已久的!但如今,过年好像就是走一个过场,也许这就是现代人对生活的感悟吧……按照习俗,小年这天是要吃饺子的,可你知道吗?除了吃饺子,这7种传统食物也要备一点!寓意:兔年开好运,万事顺……
1:糖瓜,前面咱们说过,糖瓜也叫灶糖,作为一个地道的北方人,糖瓜的分量在心里可占据着重要一席位置!其实,糖瓜的主要原料就是麦芽糖和黄米,制成一个个小圆球形状的糖!
2:汤圆,我国地大物博,很多地方小年夜的时候,都要吃汤圆的!而且汤圆的种类繁多,各种口味的都有!小年夜吃汤圆,其实有一种美好的寓意在里面,让家人的生活变得更好一些,更圆满一些,汤圆圆圆的,也象征着全家人团团圆圆!
3:大饽饽,说起大饽饽这可是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主食,但过年的时候大饽饽的图案更加丰富多样一些,有大枣的,寿桃的,金鱼的,元宝的等等。小年夜吃大饽饽,寓意全家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还预祝家人长命百岁!
4:年糕,南北方的年糕用料是不同的,北方的年糕又叫黄米糕,用的是黍米!而南方的年糕,则是用糯米做的,糯米蒸熟后经过捶打制成的年糕!小年吃年糕,也有一层非常深的含义在里面,因为年糕同“年高”,寓意一年比一年高,一年比一年好!
5:麻糖,在南方部分地区,小年这天是要吃麻糖的!据说麻糖做法非常复杂,先将大米,花生,枣子分别炒熟之后,再加入糖浆拌匀,使食材都粘在一起,这就是麻糖了!其实,南方吃麻糖就像北方吃糖瓜一样,都是想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嘴甜一点,多美言几句,来年带来更红火的光景!
6:火烧,在北方的一些地区,小年还有吃火烧的习俗!火烧做法大致相同,面粉,猪肉,大葱等食材,也有用红糖,白糖,芝麻做的,虽然做法略有区别,但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小年吃火烧,代表着在新的一年会红红火火!
7:年粽,北方人过小年吃饺子,而有不少南方人过小年吃粽子!年粽的做法跟端午节的粽子不太一样,主要是绿豆和猪肉口味的,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据说小年吃年粽,象征着新年吉祥如意,俗语讲:“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
小年马上就要来了,大年也越来越近了!对于在外漂泊的游子来说,小年是回家的钟声,一旦敲响,心跟胃就走上了回家的路,希望你早点回家跟家人团圆!今天的互动话题,最让你难忘的小年食物有哪些?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哦……
小年的传统食物有什么呢
1、饺子: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2、米饼: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3、吃糖瓜:糖瓜是古老的汉族传统名点,既是春节年节食品又是祭祀用品(祭灶神)。过去讲廿三那天要祭灶王,买些用麦芽糖做的祭灶糖如糖瓜、关东糖供着,既有在他升天到玉皇大帝那儿禀报时,请他多多美言之意,又有以糖粘上灶王爷的嘴不让他多说之心。北京有这么一句歇后语:“灶王爷升天---好话多讲”。
4、麻糖: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据说,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职日。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帝,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5、火烧:祭灶这天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6、粘糕:在山东鲁西地区民间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每年腊月廿三,是家家户户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
过小年吃什么食物 小年吃什么传统食物
1、饺子
饺子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吃到的一种食物,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在春节的时候,饺子更是成了一种十分受欢迎的食物。
2、麻糖
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据说,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人们在小年的时候吃麻糖就是想要粘住灶王的嘴,不让他和天帝说人们的坏话。
3、米饼
在小年的时候,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的主要原料就是糯米粉。花生、芝麻、白糖等可以作配料。小年的时候吃米饼,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4、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和端午节的时候吃的粽子不一样,它有馅料,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5、玉米
晋东南地区,在小年的时候人们有吃炒玉米的习俗,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6、年糕
因为年糕有着年年高的寓意,所以除了在小年的时候,春节的时候,人们也会有吃年糕的习俗。在宁波一带除了吃年糕,还有糖年糕,炒年糕。炒年糕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炒成酸甜口味的。
7、面食
在山东半岛的人们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馒头、团圆饼、寿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虽然做面花的时候比较麻烦,但是非常的好吃。
小年习俗除了吃饺子还有什么
在中国的很多传统节日,都有一些传统的食俗,比如在端午节的时候吃粽子,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在冬至的时候吃饺子等等,习俗各个地方都有些差异,不过吃饺子的习俗倒是挺广泛,小年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过小年的时候,也有的地区要吃饺子,而南方人小年除了饺子,还有很多传统美食。
小年为什么要吃饺子
小年那天也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传说灶王爷在人间待了一年以后回到天上喜欢***的小报告,所以那天要祭灶王用灶糖封住他的嘴,并全家在一起吃喜庆团员饺子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饺子的由来
饺子古代叫“娇耳”,民间有一个传说,说的是东汉末年,灾害严重,很多人患病,很多人患烂耳朵病。名医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看见瘟疫流行,于是他在冬至那天,找一块空地,搭起医棚,架起大锅,给人们舍药治病,救活了很多穷人。
小年习俗除了吃饺子还有什么
1、糖瓜
把灶糖抽为长条形即为“关东糖”,制成扁圆形就叫“糖瓜”。冬天,糖瓜冻得坚实且里边有些小气泡,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
2、关东糖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是祭灶神用的。乳白色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
3、火烧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食品。
中国小年吃什么传统食物
小年,一般北方讲究吃饺子、粘糕、麻糖、关东糖、糖瓜、火烧;而南方讲究吃年糕、米饼、年粽、汤圆、荸荠。由于南北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而南北方在这一天吃东西都是为了粘住灶王的嘴,让他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
民间习俗
祭灶,是小年这天重要的活动。南方小年在腊月二十四,北方小年在腊月二十三。灶神的职责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我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此外从二十四开始一直到除夕,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环境,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地方禁忌
小年各地的禁忌各有不同。相传湖北部分地区,小年忌宰杀。河南有些地方忌讳捣蒜,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